京张高速遭遇百公里大堵车 连堵4天滞留上万辆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京张高速遭遇百公里大堵车 连堵4天滞留上万辆车
2009年11月11日 10:01 来源:长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1月7日,京张方向高速发生了今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堵车。据了解,直至目前,堵车时间已长达4天,堵车高峰里程达100多公里,货车滞留量上万。据省高速交警六支队介绍,此次堵车的主要原因是天气突变引起,4日开始连续三天北京大雾,进京车辆开始受阻,9日晚,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出现大雪天气,气温骤降导致路面结冰,车辆行驶受阻。结合以往的经验和气候情况,高速交警预计未来的三四天内堵车情况通过疏导会得到暂时缓解,但不会改变堵车的现状。

  丹拉、张石高速张家口收费站口车辆间断性放行

  10日10时,记者驱车来到丹拉高速张家口收费站口,收费站口外滞留着大量的大型货车,车辆并成两排有序地停靠在路边,长达数百米。在这里执勤的张市交警五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李福强告诉记者,这个收费站口实行的是间断性放行的政策,从7日发生堵车以来,8日凌晨零点,这个收费路口开始第一次封路,截留车辆,直至8日晚10时许开始放行,9日晚9时,又开始第二次截留。10日15时,记者采访返回经过这里的时候,车辆仍在截留。

  张石高速入口张家口南收费站口同样执行间断性放行,最近的一次放行是9日14时至10日4时。

  据省高速交警六支队指挥中心介绍,丹拉高速两个入口采取间断性放行的制度,是由于丹拉、张石高速通往北京、山西、内蒙古三个方向,而北京由于积雪结冰,进京方向的京化高速和京张高速车流滞留严重,虽然前方已在缓慢放行,但为了缓解流量压力,进京方向的车辆在此截留一部分;而山西、内蒙古由于连续大雪天气,境内高速、宣大高速禁行,导致去此方向的车辆也在此截留。

  京化、京张高速车辆缓慢放行

  由于大雪天气,从西而来的车辆大量涌入河北,车流量剧增,原本日流量3000多辆的京化高速,如今达到5000多辆的流量。7日以来,京化、京张高速上拥堵的车辆经过近40个小时的滞留,8日晚9时开始缓慢进京。据了解,京化高速入口北辛堡收费站10日10时许,开始放行滞留在高速公路外的车辆。

  京张高速怀来东花园收费站口也于10日13时开始放行。而为了缓解京化高速流量压力,京张高速分流一部分大货,由过去日流量1000多辆增加到现在每日吞吐3000多辆。由于八达岭高速本身下坡坡度大,弯道多,加上大雪天气,进京车辆行驶十分缓慢。16时,据指挥中心介绍,车辆行驶速度较之前快了一些。如果京张、京化高速车流量得到较大缓解,截留在丹拉、张石高速外的车辆也可以尽快放行。

  省高速交警六支队应对车流高峰

  面对大堵车,省高速交警六支队全警出动,全力以赴应对车流高峰,力保京张方向高速公路畅通。

  堵车之初,省高速交警六支队就启动缓解交通堵塞应急预案,各站口,控制北京方向除小车、客车和拉运蔬菜、鲜活农产品以外的货车上高速,各大队安排专人到各站口进行检查督导。在丹拉高速互通立交北京方向181KM处向张石高速分流部分车辆,张家口、蔚县、宣化大队配合分流管控,北辛堡大队从沙城东站口向110国道分流部分货车,适时调控车流量,以缓解京张高速的压力。

  省高速交警六支队除了联动国道各县交警部门配合分流外,还协调联系了医疗、救护等部门,随时做好进行路面救援的应急准备。同时,各大队民警在辖区各服务区向过往司机发放食品、热水等。

  省高速交警六支队提示:请司机朋友选择其他路线行驶,防止受堵。

  影响

  “再不能走,奶就过期了”

  道路堵塞,受到最大影响的就是货车,而山西、河北、内蒙古地区又是向北京输送货物最重要的地区,进京方向高速的堵塞直接影响了货物的供应。记者在收费站口见到了很多焦急等待进京的货车。

  由于北京供热日期的到来,拉煤车大量进京,可由于高速公路堵塞,煤车司机只能苦等,他们隔一会儿就围着执勤的交警询问放行的时间。一辆拉煤车的司机说起这些年经历的堵车,无奈中透露着见惯不怪的平静:“从京化高速去年通车以来,堵车现象真的缓解了很多,进京速度虽然缓慢,但是也就比计划晚几小时,这次够严重的,估计得赔偿人家点。我们是习惯了,就是苦点,吃喝不方便,最多听老板几句唠叨。没多大事,晚上受点罪。”

  比起拉煤车,拉运肉禽蛋等鲜活产品的货车要好得多,大多经过上级特许,放行了。不过由于堵车得不到缓解,10日开始也不放行了。一辆拉着价值30多万元鲜奶的内蒙古呼和浩特的货车司机挺着急:“路上断断续续走了两天了,再不能走,到了北京,奶就过期了。”(燕赵都市报 刘雅静 张岩)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