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被办卡”暴露信用卡申办制度纰漏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员工“被办卡”暴露信用卡申办制度纰漏多
2010年01月28日 10:41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家住河南南阳的杨可终于松了一口气。

  一年多前,杨可连续收到4家银行累计金额超过5万元的信用卡透支消费的催款通知单。

  拿着花花绿绿的一沓单据,杨可感到莫名其妙———自己以前根本就没有申请办理过信用卡,更别提用信用卡消费了。但是,银行的催款通知单上白纸黑字写着自己的名字,而且其他信息也是一应俱全。

  接下来的事情让杨可看来更觉“蹊跷”。她的同事以及她的父亲都陆续接到了类似的银行催款通知单。面对突然而至的“债台高筑”,杨可等人纷纷找到催款银行讨说法。

  历经半年,杨可等人终于“沉冤得雪”。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整起事件的“始作俑者”竟是他们的顶头上司、所供职公司的经理王峰。

  今年1月22日,这名“为解决公司资金周转难题,冒用公司员工身份资料,办理信用卡28张,恶意透支58万余元”的经理,因涉嫌信用卡诈骗罪站在了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的被告人席上。

  莫名其妙“从天而降”的催款单

  “套用现在的流行语,我和我的家人、同事都属于‘被办卡’。”说起自己的“办卡”经历,杨可调侃道。

  2005年11月28日,杨可来到河南郑州的一家食品公司应聘。达成意向后,杨可应公司人事部的要求填写了个人资料,并留存了身份证复印件。之后,她便在人事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在郑州新乡的一家银行办理了一张存储卡。

  “当初他们和我说这张卡是用于发工资的,但后来这张卡却一次也没用过。”杨可说。

  2006年7月,这家食品公司的经理王峰让杨可和另一名同事王英再去办理一张信用卡,“他当时承诺‘以后发工资就直接打在这张卡上’。他是老板,又说是为了发工资,我们也就没有多想。”杨可说。

  不过,接下来的辗转“行程”却让杨可心中有了问号。

  据杨可讲述,王峰首先带她和王英到郑州北环汽车北站附近的两家银行填写了信用卡申办资料,之后又带她一个人来到位于郑州经三路的一家银行填写了信用卡申请资料,最后“转战”至邻近的另一家银行“如法炮制”。

  更令杨可疑惑的是,在填写资料时,老板王峰要求在申请表的地址和联系电话一栏都留下他自己的信息。

  虽然心中有着诸多不解,但身为“小人物”的杨可也“没敢多问”。

  “过了一段时间,王峰问我要身份证原件,说为我办保险用。过了三四天,他才把身份证还我。但自此以后,我并没有收到过信用卡,王峰也没再提起。”说到这里,杨可长叹一口气,感叹道,“谁知道,接下来噩梦就接踵而来。”

  杨可所说的噩梦就是一张张“从天而降”的银行催款通知单。

  根据催款单显示,自2007年12月6日至2009年中旬,杨可在某银行共透支本金24984.28元,利息3349.14元,而其他几家催款的银行信用卡也是无一例外地被恶意透支。

  “我自己收到也就算了,最后,连我的家人也被牵扯进来。”杨可告诉记者,在她收到账单后不久,父亲杨昌富收到律师函,告知其信用卡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如限期不还将被发卡银行起诉。

  “我父亲大字不识一个,上哪办的卡啊?”觉得莫名其妙的杨可立即致电催款银行,得到的答复是———杨昌富于2007年9月11日办卡,并填写了个人信息,有本人签名。

  根据调阅的银行办卡记录显示,信用卡的申请表不仅有杨昌富“亲自”填写的申请信息,还有其本人签名。

  就在杨可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她的同事王英慌慌张张地找到她———王英也因透支被银行追缴。

  “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亲申请信用卡、当初一起被王峰带去申领信用卡的同事“同病相连”,将一连串的“怪事”联系在一起,杨可想到了一个人……

  “经过仔细回忆,我想起来,入职的时候,王峰说公司给员工办保险,‘可以给员工父母一起办’。于是,我就把父母的身份证复印件交给王峰。”经过反复推敲,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这个昔日里杨可信任有加的老板。

  杨可等人决定首先去银行“调查”一番。

  讲明情况后,几家催款银行的工作人员随即对杨可等人的信用卡申请表以及账单进行了调阅和检查。

  不出所料,杨可父亲名下信用卡的申请表上均是王峰的笔迹,卡办下来之后也直接进入了王峰的腰包。

  2009年5月13日,经过一番筛查,银行工作人员以信用卡恶意透支,将犯罪嫌疑人王峰送至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金水河派出所。

  恶性循环“拯救”公司的套现计划

  “我本也是当地响当当的‘人物’。1993年大学毕业,经过10年在商海的摸爬滚打,2003年才和别人合伙创办了现在这家食品公司,自己当上了老板。这几年,公司在四川、河南等地都有了多家分店。”说起曾经的辉煌,身在看守所的王峰仍旧一副陶醉的表情。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经营不善、资金周转不灵,王峰的食品公司财务陷入困境。

  “眼看就要发工资了,员工们等着吃饭啊。”王峰告诉记者,就在他囊中羞涩之际,一张信用卡进入了他的视线———能不能用它“变”点钱出来呢?

  而就是这样的一个“闪念”,改变了王峰的人生轨迹。

  王峰告诉记者,此前,他用身份证在网上申请了这家银行的信用卡,在银行填写了申请表后的一个月,他就收到了银行邮寄来的信用卡。开卡后不久,由于信用记录一直良好,那时的透支额度已经提高到了2.5万元。

  随即,王峰用自己的信用卡透支解决了发放工资的燃眉之急。

  可是,透支额度毕竟有限,紧接着,银行的催款单也到了。

  尝到甜头后,一个大胆的计划在王峰心中酝酿而成,他开始用别人的信用卡透支套现“变”钱。

  “因为我自己的卡信用额度有限,需要的钱又多。以别人的名义办的卡越多,搞到的钱也就越多。”王峰对记者说。

  在警方提供的透支账单中,记者发现,王峰刷卡消费最大的一笔约7000多元,消费事项是茶叶。

  对于这项消费,王峰解释说:“其实那就是在套现。”

  “现在有很多中介公司专门提供套现服务,并且收取一定的费用。”王峰进一步解释说,“像我以前经常‘光顾’的那家公司,套现5万元以下按1分利收取服务费。也就是说,套现7000元需付700元服务费。

  之后的事情,就由这些中介公司操作了,至于消费记录上是显示茶叶还是什么的,就是他们的‘职责’了。”

  “那你是怎么找到这家中介的?”记者问道。

  面对这样的问题,王峰笑言:“郑州很多媒体的广告上,登了许多信用卡服务机构。我给他们打电话,谁的服务费用低我就找谁刷卡套现。”

  至于自己到底办了多少张卡,透支了多少钱,王峰表示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经公安机关查明,截至2009年5月12日,王峰被抓获之前,其以食品公司近20名员工的名义在郑州市内7家银行办理信用卡,累计透支58万余元。

  在2010年1月22日庭审当日,王峰进一步交代说,“还有几张卡在自己手上,大概还有十几万元没查出来”。

  对于为何办理如此之多的信用卡,王峰当庭交代说:“我是‘拆东墙补西墙’,因为有还款期限,为了以后透支方便,就尽量想法还上。”

  但是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亏空越来越大,王峰也陷入了信用卡连环诈骗的深渊不能自拔。

  “开始,我是想着,有钱再还上,可是到了2008年12月份最后一次还款19100元以后,就再也没钱还了。”说到这里,王峰低下了头。

  追根溯源信用卡申办制度“难辞其咎”

  在采访中,王峰一直强调,在办卡“变”钱的过程中就没遇到什么障碍,“使用这些信用卡消费时需‘本人’签名,但从来也没有人对我的签名质疑过。”王峰说。

  根据涉案的其中一份银行信用卡申请表的复印件,记者找到了为王峰办理信用卡的某银行信用卡推广人员赵曼。

  赵曼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银行都在推广信用卡,办卡手续非常简单,还有小礼品赠送,目的是吸引客户。“业务员定期需要完成相应的业务量,所以千方百计劝说你办卡,审查、核实的环节简单也就不足为奇了。”赵曼说,“一年怎么也得办几百张,其中有的没见到本人,就是通过熟人手里掌握的名片,按名片上的信息办的。”

  据赵曼介绍,其实只要有身份证或工作证就“万事俱备”,收入证明之类的也是可有可无,而行业内要求的电话核实对方信息有时也很难实现。

  在另一名受害者、食品公司员工王英名下的信用卡申请表上明确标注着办理信用卡的业务员“亲见客户签名”、“亲访客户工作单位,并亲见本人”、“亲见身份证原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王英“直系亲属”一栏填写的“父亲王树声”竟然是王英的同事,而王树声本人也被冒用了信用卡。

  但是这一切,却丝毫不会妨碍王峰的“变”钱计划一路绿灯。王峰畅行无阻的关键就在于,被冒用者都是其公司的员工,而王峰手中掌握的公司公章就成为其解决“收入证明”等内容的“秘密武器”。

  此案的主审法官邱红告诉记者,这起案件的涉案数额已经开创了该院审理的信用卡诈骗案的新纪录。

  邱红说,该案暴露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信用卡被冒用人法律意识淡漠是造成王峰屡屡得手的重要因素。“老板让我‘帮他个忙’,办几张信用卡。他说他‘用卡养卡’,不用我管。透支的事我大概也知道,可因为他是我老板,我就答应了。”王峰公司的一名受害员工对记者说。

  “另一关键问题是,信用卡申办审核不严等制度漏洞降低了此种犯罪的门槛,给了那些不法之徒可乘之机。”邱红说。

  无辜者“不良记录”如何消除

  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恶意透支的持卡人在银行征信系统中会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其今后与金融机构的任何业务往来如楼宇按揭、贷款装修、分期购车等甚至个人业务的开展,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如何消除不良记录对“被办卡”的无辜员工的影响,截至记者发稿前,当事银行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不过,其中一家当事银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如果信用卡被冒用,当事人能提供相关证明证实被冒用透支的事实,银行核实后会在系统内消除其不良记录。

  然而,目前,本案被冒用信用卡的多名当事人仍无法提供相关证明。同时,在采访结束前,当记者拨通这些人在公安局备案的家里电话和手机时,无一例外是“空号”、“号码不存在”或“停机”。法院工作人员分析,这可能与其不断收到银行催款电话有关……(民生 《法治周末》记者 孙政华 通讯员 王华)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