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380元杀害出租车司机被抓 被告当庭三次瘫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抢380元杀害出租车司机被抓 被告当庭三次瘫倒
2010年06月09日 15:30 来源:银川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案件回放】抢了380元 害了一条人命

  【被告陈述】愿“一命偿一命”要求有偿捐体

  昨日上午9时,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响,备受市民和媒体关注的“12·31”出租车司机马军被害案在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离开庭尚有半个小时,旁听席上早已坐满了被害人、被告人的家属,以及赶来听审的出租车司机,法庭门口被堵得严严实实,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悲痛。

  因案情重大,法庭对被害人主张的民事赔偿部分进行调解后,将择日进行宣判。

  【案件回放】抢了380元 害了一条人命

  2009年12月30日晚11时40分,被告人李宇山在新华东街童话KTV门口骗租了受害人马军驾驶的出租车,后把在某宾馆附近等候的马少涛接上车。当车行驶至凤鸣佳苑小区西侧巷内后,李宇山持刀威胁司机,抢走现金380元。当遭到司机斥责时,李宇山持刀将马军脖颈处捅伤。马军挣扎着下车,刚跑出30余米,穷凶极恶的李宇山又追了上去,对已经摔倒在地的受害人又捅一刀,造成受害人当场死亡。

  2010年1月1日,两名被告人先后落网,并交代了其参与抢劫并杀害出租车司机的犯罪事实。在法庭上,检察机关以抢劫罪、故意杀人罪对两名被告人提起公诉。

  【被告陈述】愿“一命偿一命”要求有偿捐体

  一起被出租车行业和媒体广泛关注的案件,吸引了太多和此相关的人来旁听。中院202号法庭只能容纳60人,除了座位上坐满了被害人马军的家属和昔日同事以及两名被告人的家属,旁听席的过道上也挤满了人,甚至连地上都坐着人。庭审原定于9时开始,但因为不断有人要挤进法庭旁听,以及被告人被带进法庭后引起小小的骚动,庭审不仅被迫延时10分钟开始,还多次被迫中断。

  在被告人李宇山作最后陈述时,这个20岁的小伙子当庭提出自己罪不可赦,愿意一命偿一命,而且要求有偿捐献遗体,并将捐助所得一半给被害人家属,以表歉意,另一半则给自己的父母,以报养育之恩。如果自己能够活下来,一定好好改造,出狱后会像亲生儿子一样侍奉被害人的双亲。

  听到被告人李宇山的哭诉,坐在旁听席上的李宇山的亲人们也已泣不成声。

  【庭审现场】被告李宇山三次瘫倒被害人母亲三次起立

  “听到他(马军)骂我,我很生气,当时就想用刀捅他,解解恨!”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案发时年仅19岁的李宇山没有了持刀行凶时的残忍暴戾,一直低着头表示极度悔恨。

  当法庭准备审讯被告人马少涛,并由法警暂时将李宇山带离法庭时,不知是过于恐惧还是极度紧张,李宇山突然两腿发软,瘫倒在被告席的地上。法警急忙上前搀扶,李宇山再次瘫倒,无法站立。两名法警只好一左一右搀起李宇山,没想到刚走了1米远,李宇山又一次无法控制自己的双腿,瘫倒在地……

  面对李宇山在法庭上表现出来的悔恨与怯懦,被害人马军的亲人们却难以平息心头的悲愤。开庭没多久,马军的母亲因为情绪激动,三度从旁听席的座位上突然站起来,手举儿子的照片,向被告人控诉。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的声泪哭诉,让被告人李宇山和马少涛头低得更低,并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深度关注】案件背后的监管疏漏

  两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因为贪图享乐,自感手头没钱,便萌生了合伙抢劫的恶意,其案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启示?

  记者了解到,被告人李宇山16岁辍学从海原老家来到银川,一下从学生变为打工者,从落后闭塞的农村来到繁华喧嚣的城市,从父母监管下的孩子成为一个自谋生存的自由人,这期间的种种转变让李宇山瞬间迷失了方向。另一被告人马少涛本来在一职业学校读书,实习时因长时间未与学校联系而被除名。

  案发前,李宇山和马少涛同在银川市一家餐厅打工,因贪图享乐缺钱花时,他们第一个念头竟是“出去抢些钱花花”。李宇山的辩护人当庭指出,不论双方家里人是否对其给予了足够的关爱,且说两人同住餐厅为其提供的集体宿舍,深夜出门,凌晨不归,却没有人监管;二人作案所使用的刀具,竟是同宿舍工友一直藏在枕头内的身边物,而无人知晓……这也暴露出一些用工单位在对雇工监管上的疏漏和失责。

  -记者感言

  在法庭旁听审理时,记者身后坐着一个年轻女子,她是被告人李宇山的亲属,从戴着脚镣手铐的李宇山走进法庭的一刻起,她就一直在暗暗地啜泣……在记者的身侧,则坐着被害人的亲属,也是一个年轻女子,庭审中她除了不停的流泪,便是怒视着被告人的背影……这两个情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挥之不去。

  两个被告人都将得到法律的严惩,但他们留给受害人家属的伤害却会永远存在。同时他们留给自己的,也将是支离破碎的家庭和家人无尽的羞耻感。

  “如果,9年义务教育没能带给他们自我生存的本领,他们随时都会有铤而走险的可能;如果,社会也不管他们,那么就只能任其自由发展,未来没人可以预知。”一名曾经办理过此类案件的老民警告诉记者,“这是一个灰色的群体。隐忧重重,十分可怕。”(李慧娟)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