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经纪业务 券商研究所尝试“向内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重构经纪业务 券商研究所尝试“向内转”

2010年08月18日 13:57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大型券商抢先发展投资顾问业务后,其他券商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围绕投资顾问,业内加快了对于经纪业务条线的梳理。在此过程中,一些券商明确提出“研究所向内转”的战略思想,即在营业部打造研究咨询团队以支持公司经纪业务发展。

  梳理业务条线

  在投资顾问业务兴起的大背景下,不少券商加快了完善客户服务分级分类体系的步伐,尤其是重新构建经纪业务条线的绩效激励体系,对内部员工进行新一轮换岗定职。

  “现阶段需要做的就是对人员岗位职责进行细化,比如细分出专业的营销策划等岗位。”深圳某大型券商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营业部管理人才、投顾人才和高端客户的营销人才,是公司要重点打造的三驾马车。”

  据介绍,该公司已完成对营业部岗位考核指标的调整,重新划分不同职位贡献度,并针对每家营业部的客户数量、资产规模限定相应的岗位。但是,投顾人员并不在考核之列。该公司已经抽调70位业务骨干担任投资顾问助理,实时进行培训,计划在半年内,使其达至营业部副经理级别。

  事实上,不少券商在call center(客服呼叫中心)为高端客户专门配备了投顾人员专线服务,并启动了对营业部、客服部门分析师等人员换岗定职的工作,推动其向投资顾问转型。

  这种大规模的人员换岗,使得现有的不少券商人才储备捉襟见肘。

  “目前,从其他公司挖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这就要求每家公司花更多的力气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一家大型券商经纪业务负责人直言。

  已经有不少券商正在打造总部层面的人才培训体系,甚至不惜重金从保险公司聘请专职培训师,为总部销售管理人员、营业部人员进行再培训,而类似于国信证券雏鹰计划的人才培训体系也在相继出炉。

  研究所向内转

  提升咨询业务服务水准目标的确定,使得券商经纪业务更加迫切地希望获得来自研究所的支持。不少中小券商提出了“研究所向内转”的口号,明确表示将研究所构建为经纪业务的服务后台。

  在此情形下,研究所支持经纪业务的方式,有望从安排研究人员参加经纪业务部门的大客户维护活动、提供咨询服务等,演变为提供多层次的研究配送服务。

  “除了在总部层面配备投资顾问团队外,研究所还将直接在营业部建立研究咨询团队。”华林证券副总裁苏细强表示,“由于投资顾问划归研究所管理,评价和监控体系都会进行相应修改,营业部和研究所两方都可在FC(投资顾问)业务上获得加分。”

  在苏细强看来,以制度形式固定和促进经纪业务部门和研究所的业务合作,避免了由于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合理带来的弊端。在缩短了中间环节后,客户信息反馈和研究配送也能更加快捷,两部门的合作能更好地实现交叉支撑效应。

  据了解,华林证券研究所团队正在重构之中,其组成人员为行业研究员、策略分析师、投资顾问、营销策划人员等;所长由擅长营销的人员担任,隶属于公司副总裁级别的高管分管。

  目前,华林证券研究所正在对营业部客户需求进行分类调研,在完成对某类客户需求的调研后,就会针对其推出相应的产品,传导至营业部层面直接指导咨询服务。

  至于服务如何配送,他表示,公司层面向营业部前端输送服务的模式不会改变。此外,他还表示,后台信息技术平台的创新也并不会停止,预计华林证券近期将推出功能更加强大的第二代IQ机,其中包括为投资顾问对客户的信息咨询服务提供支持的功能。

  ·链 接·

  券商研究所面临分化格局

  随着卖方市场竞争激烈,缺乏实力的券商越来越难获得基金等大机构的分仓佣金收入,此外,由于经纪业务收入严重下滑,券商进入收缩周期,加大研究所、投行等业务的支持力度不太现实。这也导致券商研究所发展模式面临分化的格局。

  天相投资数据统计显示,在100多家券商研究所中,2009年基金分仓佣金收入超过2亿元的有13家;超过1亿元的有23家;超过5000万元的只有27家;有30家低于1000万元;有20家收入为零。

  据悉,大型基金对中小券商研究所的分仓,经常出现象征性地交付几百万元佣金,此外,机构投资者对佣金费率的打压也是其收入下降的一个因素。(黄兆隆)

参与互动(0)
【编辑:郭嘉】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