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进入深水区振幅难免加剧 估值已回归合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博弈进入深水区振幅难免加剧 估值已回归合理

2010年08月20日 09:0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已开始放缓,这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投资者对未来政策走向趋于宽松的预期。但随着指数运行至2700点位置,估值修复已基本完成,多空分歧明显,而近期国内政策信号较为混乱,这将加大市场波动的幅度,个股和板块运行更多将受到事件性的驱动,因而,短期操作上应适当谨慎,中期将视通胀变化以及政策取向而定。

  全球量化宽松政策或重现

  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相继公布了二季度的经济数据,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并经季节性调整后,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1%,增速与前两个季度相比大幅放缓。同时,此前,美国公布的7月份就业人数降幅大于预期,房屋住宅市场数据也低于预期。三大经济体中只有欧盟经济增速保持环比增长,但由于明年欧盟各成员国将推行紧缩财政政策,其复苏势头恐难维持。

  面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回落,各国央行保持相当高的警觉。据日本媒体披露,日本政策计划最早于9月初推出新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而近期美联储下调对美国经济的前景预测,在8月10日的联席会议上,宣布将会在更长时间内继续维持超低水平的联邦利率,并维持金融危机以来2.3万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规模。作为较早实施退出策略的国家如澳大利亚,也放缓了退出的步伐。

  其实,各国经济在此轮危机中强劲回升,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随着政策效用的递减,经济有可能会快速回落。日本的状况值得我们关注,即便由于国内消费减缓以及日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其二季度经济下滑的幅度也仍远超市场预期,这表明去年以来的经济复苏表面上看似乎很强劲,但推动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因素还远未培养起来,不能排除其他经济体在今年以后的某个季度经济也会出现类似日本的现象。由此判断,未来各国重启量化宽松政策也可能迫不得已。

  短期指数波动将加剧

  国内情况则相对复杂一些:一方面相关经济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增速已开始放缓,但回落幅度温和,并没有超出政策调控的预期;另一方面,7月份CPI创危机以来的新高,而推动CPI走高的食品价格仍高企,且有进一步上涨的压力,因而,现阶段控制通胀似乎比稳定经济增长显得更重要些。本周三,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将采取六项措施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此前,国家已专门增加粮农补贴资金,促进秋粮的生产。

  正常情况下,7月份CPI应该是今年的高点,受翘尾因素大幅走低的影响,四季度CPI有望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但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食品价格涨幅得到有效控制,包括抑制农产品炒作等,因而,从管理通胀预期的角度出发,近期央行货币政策很难转向宽松。

  由于宏观政策并没有将重心转向稳定经济,因而对相关产业的调控力度也不会减弱,如房地产。众所周知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力,但政府目前对房价的关注度远超过房地产业波动对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8月以来,包括北京、上海、南京在内的一二线城市的住宅销量出现明显回升,且价格也出现止跌迹象,甚至部分热销楼盘也开始小幅提价,于是市场中关于房产税、房屋预售款专项管理的传闻再度甚传,房地产股价也随之剧烈波动。

  历来A股市场的投资者都唯政策是瞻,基于政策前景的博弈,将伴随指数的走高而不断升温。19日上证指数突破2681点的阻力位,但主要依靠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神华等权重股拉动,而前期的热点板块如医药、旅游酒店、商业连锁、酿酒食品等板块则纷纷下跌。

  笔者认为,经济下滑的大背景很难支持周期性行业的持续性上涨。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前7个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8.8%,7月份比6月环比下降7.8%;利润同比增长50.1%,7月比6月环比下降11.5%。与此同时,国企存货却有所增长。如果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下行的态势并没有结束迹象,则企业盈利的回落在未来几个月也仍将持续,尤其是周期性行业。

  综上所述,伴随着指数运行到2700点,市场估值已回归至合理水平,而未来企业盈利增长进一步放缓,又很难支持市场进一步提升估值水平。虽然全球央行再度启动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较大,但国内货币政策转向恐会晚于其他经济体,因而,现阶段指数继续上行的空间比较有限,未来市场的波动会比较大,操作上应适度谨慎。  □南京证券 周旭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