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开放式基金满十周岁 年均收益率跑赢定存

2011年09月12日 11:1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开放式基金年满十周岁。经过十年的发展,作为公募基金主体的开放式基金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基金账户数已突破3500万大关。对比前几年,目前的基金业陷入了低谷。远眺未来,基金行业的春天在哪里?是新一轮牛市,还是行业的自我变革?

  本专题策划/刘家虹

  文/图/表 记者吴倩(署名除外)

  关键词:规模

  六年磨一剑 三年空惆怅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历史始于1998年3月,当月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基金金泰发行并成立;中国开放式基金的生日则是2001年9月11日,这一天华安创新混合基金获准发行并于10天后正式成立,从此,开放式基金规模迅速增长并逐渐成为中国基金的主体,2007年开始占据整个基金规模90%以上的份额并保持至今。根据众禄基金研究中心数据,从2001年诞生时的百亿规模到如今约2.4万亿,开放式基金这十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70%!

  基金账户数突破3500万

  众禄投顾的徐丽平分析称,从十年的发展过程来看,开放式基金是六年磨一剑,三年空惆怅:2001年至2006年,基金规模的增长基本上是匀速的;2007年则借助牛市爆发,从五千亿份一下子突破两万亿份;2008年以来的三年多,基金规模一直处于停滞阶段。

  基金已成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除储蓄存款外拥有最多的金融资产,据中登公司公布的数据,目前基金账户数已突破3500万大关,如今正以平均每周开户数超过5万的速度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据统计,在如今超过3500万的基金账户中,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99.88%,公募基金已沦为名副其实的散户“集中营”。

  资产仅占全球共同基金1.5%

  虽然已经积累了可观的规模,但中国开放式基金还是一个“少年”,这既是对开放式基金成长阶段的比喻,也是规模对比的写照。

  据众禄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基金业资产规模仅占同期美国基金市场的3.48%;目前我国基金账户在银行账户的渗透率仅为3%~4%,家庭渗透率为7%,远低于美国的33%和43%。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全球共同基金发展情况》,2010年第四季度末,全球共同基金资产比上季度上升4.2%,增至24.70万亿美元。按照1:6的汇率换算,中国(公募)基金业的2.4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占全球共同基金的比重仅为1.5%。

  关键词:业绩

  净赚三千亿 手续费千亿

  关键词:困境

  人奔私募去

  钱往银行流

  我国的公募基金业发展至今,成绩斐然,但难题也不少,最突出的难题莫过于以基金经理频繁变动为代表的管理人员“高换手”。

  明星舵手“弃公投私”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发现,在公募基金业发展的初期,基金经理的稳定度较高,以2003年和2004年为例,这两年的基金经理变动次数分别为80次和113次,但到了2009年和2010年,这个数字则变成了245次和307次,2011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162次,基金经理变动在最近几年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基金经理变动中,离职的比例接近了一半,离职的基金经理们,私募是最主要的去处。

  如今,基金经理“离职风”似乎有蔓延到基金公司核心层的趋势,统计显示,从去年12月至今,发生总经理离职事件的基金公司多达17家。老十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从创业期坚持到现在的,只有华夏基金的范勇宏。

  银行一年从基金里赚百亿

  此外,开放式基金发展到今天,以银行高昂佣金为代表的高额费用,已成为整个行业甜蜜的负担。

  目前,国内基金销售体系中,总体呈现以银行为主,基金公司直销和券商为辅的格局。在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投资者热情高涨,银行在基金销售中一度占了近80%的比重。近两年来,银行市场份额虽有所下滑,但仍占60%。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在全行业存量基金资产中,商业银行收取的管理费比例约为30%,若以年均2.4万亿元基金资产计算,银行每年收取的基金管理费近75亿元。再加上基金的申购费、认购费和赎回费等,银行每年从基金销售中获得的各项收入加起来超过100亿元,这个数字已接近整个基金行业的实际营业收入,“公募基金给银行打工”这个说法并不为过。认购费和赎回费等,银行每年从基金销售中获得的各项收入加起来要超过100亿元,这个数字已接近整个基金行业的实际营业收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