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上市公司左手向投资者要钱右手放贷 拷问过度圈钱

2011年09月19日 17:0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货币紧缩、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不少上市公司通过相对容易的股市融资,开始规模涉足炒股、理财、发放委托贷款等“钱生钱”的资本游戏

  炒股、理财、发放委托贷款,这些在上市公司群体中曾被认为是“出格”的举动,从2011年中报披露情况看,似乎已蔚为大观。

  中报数据显示,一些上市公司的委托贷款收入已经超过或接近主营业务,主、辅业界限模糊。这其中,不乏有公司左手融资、向投资者要钱,右手放贷、为自己牟利。

  对于上市公司扎堆放贷、理财、炒股现象,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在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并不多见。

  “货币紧缩、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民间借贷利率高企与企业毛利率持续下降这两种要素同时作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最终促成了这一现象。”李迅雷表示,如果我们认为这其中有问题,那么问题不在于上市公司拿手中的钱去炒股、融资和放贷,而是错在货币紧缩政策下市场还能让上市公司轻易拿到巨额资金,错在这种盛行的“圈钱文化”。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则指出,货币政策管不了产业资本,政策越收紧,产业资本转变为金融资本的速度就越快。所以,应当善待民营资本,让它回到自己擅长的舞台。

  “钱生钱” 五花八门

  2011年以来,众多上市公司发布的委托贷款、购买银行和信托理财产品、参与定向增发等股权投资、出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等等的公告频频亮相,一股上市公司“理财热”正渐入高潮。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9月初,发布投资理财产品公告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60家,合计金额达200亿元;发布委托贷款公告的上市公司也多达64家,合计放贷约170亿元;做股权投资的上市公司更是数以百计。

  涉足资本游戏的上市公司总数令投资者侧目,而其中一些上市公司拿钱生钱时的激进更让市场惊愕。

  理财市场上,有海螺水泥(600585.SH)斥资40亿元购买银信理财产品;委托贷款中,时代出版(600551.SH)的一笔委托贷款年利率高达24.5%,为银行利率的3.88倍,直逼26%的4倍基准利率合法底线;而钟情股权投资的雅戈尔(600177.SH),到今年年中已经拿到28家上市公司股权。

  近年来斥数亿元投资海通证券(600837.SH)、交通银行(601328.SH)等金融机构的兰生股份(600826.SH),在其24亿多的总资产中,证券投资占比已高达71%,而证券投资收益占比为92%。

  而京山轻机(000821.SZ)则是一边放贷,一边理财,将不少心思花在了“副业”上。

  在关注这些上市公司五花八门大手笔投资的同时,记者发现,委托贷款还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据统计,在委托贷款利率排前10位的上市公司中,浙江的上市公司就占了6家,合计发放贷款近9亿元。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与浙江民间借贷风行的大环境息息相关。据相关人士透露,当前浙江一些民间借贷的平均年利率已经高达86%。

  上市公司长期浸染在这一环境中,难免见惯不怪。当被本刊记者问及公司参与委托贷款的背景时,杭州解百(600814.SH)董秘诸雪强就表示:“贷就贷了,没什么可说的。”

  权宜之计?

  有市场人士指出,过度的金融投资必然导致对主业投资的削弱。而原本应用于补充现金流、项目扩建等实业的募集资金加速向虚拟经济的流动,可能造成“产业空心化”。

  对此,李迅雷向记者表示,现在谈“产业空心化”这个概念可能还为时过早。目前看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货币紧缩政策环境下,拿出闲置的资金换取一些收益,主要是出于暂时资产保值增值考虑,也多是财务安排上的权宜之计。

  李迅雷表示,在当前实体经济不景气以及货币紧缩的环境下,上市公司做这种选择有可以理解的一面。

  来自商务部的调研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为1.47%,低于工业企业平均利润水平。2011年1月至2月,企业出口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到1.44%。

  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平均利润率不到1%的企业占到全部企业数量的68.5%。即便是情况好于普通企业的上市公司,其近年来的平均投入资本回报率也仅为4.07%,远低于眼下银行6.65%的一年期贷款利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