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养老金入市对股市影响有限 蓝筹股行情不会出现

2011年09月21日 11:0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401K计划酝酿时期,投机者预期养老金入市会对股票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于是提前进入市场,带动指数出现小幅上涨。但由于该计划的推出是一个渐进过程,同时养老金进入市场也是一个渐进过程,为了避免对市场造成冲击,资金不会“一哄而上”。因此短期股票市场会出现上涨,但是不会出现爆发性的大涨,在基本面没有出现改变的情况下,股市的长期走势不会因401K计划的推出而出现明显变化。

  401K计划可以投资于股票、基金、年金保险、债券、专项定期存款等金融产品,雇员可以自主选择养老金的投资方式。与给付确定型计划相反,其投资风险由雇员承担。

  401K计划难以催生长期牛市

  美国的401K计划于1978年11月6日提出,但正式出台是在1982年1月1日,计划推出后标普500指数的走势出现小幅上涨,正式出台后又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上涨。但仔细分析美国当时的宏观背景不难发现,当时美国经济好转是美国股市上涨的主要原因,401K计划的推出只是恰逢其时而已。

  1972年美国股票市场进入20世纪后的第二次整理和震荡阶段,随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美国的经济又进入滞胀阶段。面对出现的种种经济问题,政府实行低利率以应对滞胀危机而后又实行税收改革,最高边际税率由69.125%下降到50%,70年代末美国的整体经济开始逐步恢复。鉴于401K计划推出时美国经济已出现好转迹象,因此不能简单认为401K的推出催生了美国其后的大牛市。

  澳大利亚的超级企业年金计划的正式推出是在1992年7月1日,推出后半年左右市场延续前期走势出现明显的下跌,即便半年后股市出现反转,我们亦可断定并非401K推出的影响。1992年澳大利亚政府大幅度降息,并在此之后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经济结构改革和调整,我们认为澳大利亚的股票市场从1992年开始出现上涨的原因更多的是来自于整个国家经济状况的转好,401K养老金入市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

  自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了资产泡沫破裂、通货紧缩和经济大幅衰退,日本股市也随之出现萧条。日本在2001年6月推出确定缴费型养老金(即日本401K计划)并在2002年4月正式生效。2001年推出后市场依然延续下跌趋势。总体来讲,401K计划推出对日本股市的刺激作用不大,股票市场也没有因为养老金资金的进入而出现上涨。

  总结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三个国家养老金入市的经验来看,401K计划正式推出对各国股市的影响较小,有的国家在401K计划推出后短期内反而下跌。由于市场对此已提前有预期,计划实际推出对市场的正面影响并不大。

  不会显著平缓市场波动

  鉴于养老金投资是机构投资者,其进出相对较缓慢,因此理论上来讲,401K计划的推出有助于平缓股市波动,降低股市的波动率。但海外经验的分析却并不支持上述观点。1978年401K计划提出前后,美国股市的波动率略有上升,其后迅速下降。政策正式推出之后,波动率在短期又出现上涨,但幅度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政策对市场的冲击已被市场预期所消化,政策的实际推出对市场的波动率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短期来看,澳大利亚的股市波动率在养老金入市后延续前期下跌态势,计划的推出对波动率的走势并无影响。长期来看,澳大利亚股市波动率仅在2008年底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但其原因主要为全球性的股市崩盘造成的市场恐慌,其余时间股市的波动率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因此,我们认为在澳大利亚市场上养老金入市短期和长期对股市并没有影响。

  短期内,日经225指数的波动率在养老金入市后继续下降,延续之前的趋势。长期来看,只有在2008年底波动率出现过较大幅度的变化,原因和澳大利亚市场一样,也是由于全球股市的集体崩盘导致的。我们认为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养老金入市对股市的影响都十分有限,不能改变股市的波动率变化大趋势。

  对上述三个股票市场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短期401K计划推出后各国股市波动率表现不一,除了美国上升之外,澳大利亚和日本短期波动率都出现下降,但是美国的原因主要是预期充分的结果。而长期来看,各国股市的波动率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