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IPO退出回报突降 并购将成PE退出主流

2012年06月01日 09:5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在过去几年不计成本追逐Pre-IPO项目的PE机构们在今年尝到了苦果。研究机构ChinaV enture投中集团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前四个月PE退出回报呈现逐月大幅下降的态势,分别为4.61倍、4.58倍、3.12倍和2.01倍。而在2009年和2010年,我国股权投资机构通过IPO退出实现的账面回报分别达到11.4倍和8.04倍,2011年国内股权投资机构IPO退出平均回报也有7.22倍。

  如果说,前几年股权投资市场的退出回报下降尚属正常,而今年前几个月的大幅下降则意味着,市场突然陷入“寒冬”。但经过寒冬的洗礼,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发展将回归价值投资本源,IPO退出暴利时代将逐渐终结,并购退出有望成为我国股权投资机构退出的主流途径。

  PE退出:3- 5倍回报才合理

  在专家看来,国内宏观环境变化只是股权投资行业降温的外因,近年来行业本身存在的虚火过旺才是导致PE深陷寒冬的内在根源。

  2009年国内创业板推出后缔造了不少PE造富的神话。“全民PE”现象出现,股权投资市场泡沫严重,本该支持早期创业创新的创业投资机构(V C)也变了味,开始做PE业务,而PE则更进一步,不计成本地追逐临上市项目。

  “近年来国内不少风投机构已经变味。”上海交通大学金融与创业投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柯迪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内股权投资机构很多都在集中投资于Pre-IPO项目甚至是临近上市的项目,因为这个阶段的投资安全性最高,最有把握。而真正发展到这一阶段的企业可能并不像初创期种子期的企业那么缺钱,更希望选择一个长期的战略投资伙伴。

  联想控股旗下投资机构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能光表示,风投机构的暴利时代正在逐渐终结。传统的赚快钱的投机方式难以为继,风投机构的回报应该来自于分享企业业绩稳定增长带来的收益。从长远来看,3-5倍的退出回报应该是该行业较为合理的回报水平。

  并购:成熟市场PE退出主流

  在我国市场上,通过推动投资项目IPO而实现退出的比例,占我国股权投资机构退出比例的80%以上,这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造富”神话。

  国际投资巨头黑石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罗一表示,在欧美成熟市场上,并购基金占据主流地位,至少有60%-70%左右的项目是通过并购退出实现的。作为战略投资者,并购基金往往以控股型收购为主要手段,进入企业之后往往会给企业带来财务控制以及管理结构优化等方面的改革。等把企业培育孵化到一定规模之后,再寻找下家(买方)实现退出。

  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单祥双表示,IPO退出回报下降之后,中国的PE行业会寻找新的获利空间,将掀起了并购潮。相比挤破脑壳也难如愿的IPO而言,并购有望逐渐成为中国股权投资机构退出的主要渠道。

  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执行总裁鲍钺也认为,靠IPO实现退出好似靠天吃饭,资本市场行情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机构退出的回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监管层有6次暂停IPO发审,这也增加了IPO退出的不确定性。相比之下,并购的难度要小,成功率也更高。

  PE的冬天:更是项目的春天

  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松林表示,过去几年我国出现的“全民PE”的时代难以长期持续,未来市场将进入现代价值投资阶段。“坚持价值投资并不意味着低回报。与其他公司一年投十几个项目不同,在十多年我们只投了二十几个项目,但却获得了理想的回报。在1997年创办时公司的资金只有1200万元,但经过十几年的价值投资,到2011年公司资金规模已经达到21亿元。”

  在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投资总监尤劲柏看来,对于坚持价值投资的PE机构而言,眼下是冬天,更是PE找项目投资的春天。在行业火爆的2010年,在众多PE的追捧之下,经常很多企业会给投资人报出很高的估值并不承诺投资人在董事会的席位,甚至部分企业还不接受尽职调查。而今年行业趋冷,PE投资谨慎,这反而使得企业态度变低调,一级市场估值回归理性。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表示,股权投资行业是我国下一阶段经济转型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对培育创业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应该为股权投资行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稳定的政策和货币环境。□记者 刘雪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