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熔盛重工回应拖延收购质疑 被指“耍赖”没理由

2012年07月18日 11:24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造船大亨”——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的诚信度大打折扣,并被市场质疑为没有“契约精神”。2011年4月26日,熔盛重工与安徽省全椒县人民政府签署 《产权交易合同》。根据协议约定,在协议生效后,熔盛重工将受让全椒县政府持有的全柴动力(600218)控股股东安徽全柴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但是,熔盛重工迟迟没有履行协议。眼看国资委批复的有效期——8月26日即将到来,熔盛重工终于正面回应。

  昨日全柴动力证券事务代表万少红告诉《金证券》记者:“根据我们接到的熔盛重工最新函,熔盛重工将与全椒县政府商议延期的可能性。”

  “耍赖”没有理由

  熔盛此前对于收购一事采取回避态度,并一再强调:收购协议没有生效。

  6月1日、6月5日在香港上市的熔盛重工连续发布的提示性公告。第一份公告称,截至公告日期,交易事项的先决条件并没有全部获达成,所以,没有完成收购全柴集团。

  第二份公告则强调,若干条件达成后,才可以生效,而这些条件还没有达成。

  而细心的投资者早已发现,熔盛想耍赖的苗头在2011年年报里已有反映。年报里熔盛称,已向安徽省产权交易中心支付6.3亿元的预付款,但公司强调,预付款并不构成尚未支付的代价付款,预付款只是保证金。

  在这次发给全柴动力的函里,熔盛不再提及协议生效问题,转而将不履约的原因改为:“宏观经济”不好,公司本身也受影响。

  万少红指出:“我们也是7月16日接到熔盛的这份函件,熔盛提到要与县政府谈一下延期收购的情况,目前并不清楚何时来谈判。”

  上海一家投行人士则向《金证券》记者指出,“熔盛要约收购是没有理由耍赖,毕竟交纳保证金后,协议已经生效,现在就看全椒县政府的态度。”

  根据全柴动力披露的函件内容,熔盛称已注意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产权[2011]1018号”批复的有效期限。

  基金反抗施压

  “熔盛这次正面回复也是受到外来的压力。”全柴动力一位股东告诉《金证券》记者。今年7月3日,全柴动力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两位重量级股东——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名发出《致全柴动力及熔盛重工要求就要约收购事项召开公开说明会的函》。

  “当时,熔盛重工居然还没有将资料上报证监会,引起股东的不满。”上述股东称。

  根据当时联名函,这两大股东要求熔盛给予回复:一是熔盛重工迟迟未能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的补正材料具体是什么?迟迟未能提交的真实原因;二是何时可提交补正材料,以及要约收购事项后续如何安排?

  可惜的是,熔盛始终没有给予答案,现在全柴也只能被动等待县政府的通知。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2011年四季度,全柴动力股价一直处在收购价下方,所以,不少机构投资者看中要约收购确定性而选择套利,包括兴业全球视野、私募中融增强36号等。

  根据全柴动力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要约收购报告书显示,这次要约收购的要约价格确定为16.62元/股。对于这个定价,全柴动力董秘徐明余向《金证券》记者解释:“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这个价格是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公告前30个交易日内,全柴动力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

  收购价不能改变

  昨日,全柴动力跌停,收于11.3元/股,为要约价格的7折左右,“造船大亨”有反悔之意主要原因也是收购价。《金证券》记者注意到,熔盛在发给全柴动力的函件里强调,上证指数2011年以来跌幅已接近50%。上述股东则担忧:“不知道是否要约收购价也会打五折?”

  对此,全柴动力证券事务代表万少红向《金证券》记者强调:“收购价格肯定是不会变动。”

  然而面对全柴动力如此不景气的二级市场价格,要“造船大亨”拿出26.19亿元的真金白银来收购,对于这个民营企业来说,确实要掂量一番。

  熔盛重工最终是否会成为全柴动力新的实际控制人?《金证券》记者将继续关注。

  要约收购背景

  2011年4月,熔盛重工以21.5亿元的投标价购得安徽省全椒县政府持有的全柴集团100%股权。

  2011年5月,熔盛重工将收购材料报送至证监会并获得通知要求提交补正材料。因上述收购需要取得的国资委、商务部反垄断局批复为证监会要求的补正材料之一,熔盛重工申请延期上报补正材料。

  2011年8月8日,全柴动力收到通知,称熔盛重工收购全柴集团100%股权获得商务部反垄断局批准。2011年8月底,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复。该批复于2011年8月26日印发,自印发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金证券记者 史亮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