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股并非市场下跌决定性因素 经济才是主因

2012年07月20日 09: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本周连发8个新股成为市场焦点,市场低迷之际的新股就像人人喊打的“老鼠”。

  需要认清的一点是,无论发不发新股,市场都存在下跌风险。事实上,当前市场下跌的因素很多,新股发行与否决定不了股市的涨跌趋势,资金的多寡也并非主要原因,经济运行状况对股民信心的影响才是主因。

  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周中,新股单周募集资金数额分别为42.85亿元(中信重工融资余额为32亿元)、17.13亿元和19.47亿元。本周八只新股的募资总额据估算在40亿元左右,并不比中信重工发行那周高,市场环境也与那一周差异不大,其融资压力并没有坊间传闻的那么高。

  令市场担忧的可能是由此带来下半年IPO加速的可能,股指暴跌下,大家又在高喊“暂停新股发行”。殊不知,新股发行如果能说停就停,说放就放,那么追求了多年的成熟的投资市场就又成了一块画出来的大饼:成熟市场不是顺你者昌,逆你者亡,而是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给所有参与者以公平待遇———凭什么一家企业所有要求都做到了,仅仅因为市场低迷就不让其融资呢?

  如果说市场经济讲究的是公平,那么在新股发行的问题上也应一视同仁。更何况,到底要什么样的市场才能让新股顺利发行?2500点?3000点?还是6000点?任何点位发新都可能带来市场下跌,而好的企业即使在低谷时期上市也会被投资者追捧。

  企业有选择上市时机的自由,投资者也有选择是否投资这个企业的自由,如果上市时机不合适,正如证监会在回答有关问题时所提及的,去年以来,已经相继出现了八菱科技、朗玛信息、海达股份发行中止的案例。

  已经有不少企业在发审委会议审核通过后推迟发行和上市,根据市场情况缩减发行规模,选择更好的发行时间窗口,有一些甚至撤回了申请。这都说明了市场在不断地发育成熟,市场约束正在对发行上市的企业数量和规模进行自主调节。与此同时,也有数据显示,市场对新股的态度也不再是一味追捧,今年6月周均新股冻结资金跌至66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43%,环比跌幅更是高达66%。

  一方面是企业主动选择发行时间窗口,另一方面打新资金在IPO新政之后主动撤离,有选择性地选择股票。这样的情况比通过证监会人为地喊停新股发行更为珍贵,市场意识就是这么一点点累积起来的。

  证监会此次坚定地“婉拒”暂停新股发行的提议很值得赞赏,真正的市场需要维护住的底线就是不能人云亦云,既不能被庄家摆布,也不能被貌似代表中小投资者的声音挟持。正如证监会投保局所言:停发新股是行政管制行为,改革应当尽可能避免这类措施,应当在市场和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下进行。一个公正的市场需要维持完整的循环:既要有新股不断在发行,又要有业绩差的上市公司陆续退市,有进有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使市场远离圈钱的怪圈,重归配置资源的本位。 □赵晶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