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熔盛重工回应"张志熔内幕交易" 不影响正常运作

2012年07月31日 16:4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01101,HK)近期持续处于舆论的漩涡之中。

  早先被指拖延收购全柴动力(600218,SH)之控股股东全柴集团之后,近期该公司董事局主席张志熔又被爆在美涉嫌内幕交易获利。

  对于张志熔在美卷入中海油海外并购的内幕交易案,熔盛重工昨日(7月30日)早间予以公告回应称,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SEC)冻结的WellAdvantageLimited(以下简称WellAdvantage)系张志熔间接全资拥有的公司,张志熔因在熔盛重工没有担任任何执行职务,故该事件不会影响到熔盛重工及其子公司的日常业务及运作。

  另外,美国参议员舒默至信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建议不要急于批准中海油并购尼克森。

  张志熔陷内幕交易风波

  7月27日,SEC发布消息称,已对WellAdvantage公司及其他的一些交易人员提出指控,法院已紧急冻结了相关账户,原因系WellAdvantage公司及其他的一些新加坡账户涉嫌利用中海油日前并购尼克森(Nexen)的内幕信息从事交易、构成证券欺诈。

  中海油7月23日宣布的公告,以151亿美元的现金支付方式与尼克森达成了收购协议。受此影响,尼克森股价在并购消息公布当天大幅上涨。

  SEC披露称,在上述交易公布前,WellAdvantage公司在7月19日购买了83万股尼克森的股票,按照7月23日当天的收盘价计算该公司至少从中获益700万美元。对此,SEC表示该交易之所以令人怀疑因为WellAdvantage上次买卖尼克森的股票还是在今年1月份。

  “WellAdvantage和其他一些交易者采取了一种我们非常熟知的方式,即通过利用内幕信息,伺机交易并从中获利”,SEC反市场舞弊部门副主任SanjayWadhwa表示,“尽管对海外交易账户的调查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已经迅速采取行动,冻结了这些可疑交易者的资产,并将举证令这些人为他们的行为负责”。

  同时,SEC点出了WellAdvantage的实际控制人为香港著名商人张志熔,其控制的熔盛重工与中海油有着“战略合作协议”。

  不过SEC并没有提及对张志熔本人的指控,而相关的调查也依旧在进行之中。

  熔盛重工:不影响企业运作

  董事局主席卷入与该公司有着密切合作关系方的海外并购内幕交易案,熔盛重工昨日早间紧急发布公告回应称,美国证监会作出的投诉指WellAdvantage为一家由张志熔间接全资拥有的公司。而该事宜并不影响熔盛重工及其子公司的正常运营。

  “张先生在本公司中没有任何执行职位。本集团之日常业务活动及运作由及将继续由陈强先生,本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事,由所带领的管理团队负责,而张先生并不是其成员之一”,熔盛重工对外表示,“董事会预期美国证监会事宜不会影响本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日常业务及运作。”

  对于与上述事件相关的更进一步的信息,包括熔盛重工总裁陈强在内的其他相关人士皆未有实质性的回应。中海油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拒绝对此事件发表评论。

  商务部海外投资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志鹏说道,“目前看,中海油与熔盛重工并没有相互持股,也没有债权和人事上的关联关系,只是正常的合同企业行为”。

  全柴集团收购仍在谈判

  除了对上述事件没有进一步的回应之外,熔盛重工方面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关于收购全柴集团一事也尚无可对外披露的新进展。

  就在SEC披露的张志熔所持有的WellAdvantage涉嫌内幕交易的7月27日当天,全柴动力发布公告称,熔盛重工于27日当天再次向该公司函告称,“目前,熔盛重工正与安徽省全椒县人民政府磋商本次交易的有关事项”,“本次交易能否成功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上述函告中,熔盛重工再次提及全柴集团100%国有股权转让事宜获国资委的批准批复的有效期即将于8月底到期。

  熔盛重工还表示:“2011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形势逐步恶化,经济增长存在进一步下滑的可能,且国际、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均已出现大幅度的震荡和下跌,近日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也发生较大的价格波动,特提醒投资者关注投资风险。”

  不过,某法律人士昨日告诉记者,熔盛重工对于全柴的收购核心症结其实并不在国资委批复的有效期,而是在于按照原有计划无论是否放弃收购,熔盛重工都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目前该公司显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可以规避这一损失。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