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巨头孟山都否认撤出草甘膦市场

2012年08月02日 11:08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昨日,一则“国际巨头孟山都或退出草甘膦”的消息在二级市场疯传。如果消息属实,国内草甘膦企业无疑将增强定价话语权,低迷四年的草甘膦价格更有“牛市”之相。

  《金证券》记者紧急采访各方市场人士,目前草甘膦占有量居世界第二的新安股份内部人士对此表现诧异:“如果要退出,为什么不在价格低迷的前几年,而选在价格往上走的现在?”上海一行业研究员更透露,“我们已与孟山都沟通过了,对方明确表示没有这回事。”

  巨头退出?

  草甘膦是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农药品种。2008年上半年,草甘膦价格疯狂飙升,最高价格一度突破12万元/吨。而在2009年初,草甘膦价格迅速暴跌至1.9万元/吨。进入2011年第四季度,草甘膦价格从1.9万元/吨启动,近期更飙涨至2.8万元/吨左右。

  伴随着草甘膦价格的一路回暖,新安股份、江山股份、扬农化工等企业闻风而动,7月份以来股价迎来飙涨。《金证券》注意,上述公司股价经历过短时沉寂后,近日再度躁动,7月31日江山股份直告涨停,新安股份盘中亦大涨逾9%。

  昨日,媒体的一篇报道揭开板块异动玄机。据该报道,“2011年草甘膦及农化产品仅占孟山都总利润的12%,孟山都草甘膦生产线还面临环保和成本的压力,其逐步退出或转移自己的草甘膦生产线并采购中国产草甘膦配制除草剂是历史必然,因此草甘膦价格涨势获得支撑。”

  据了解,目前草甘膦原粉的供应主要来自孟山都和中国生产商。孟山都生产的旗舰产品Roundup是全球知名的草甘膦除草剂,更占据了全球90%的转基因种子市场。坊间一则笑谈足以证明公司的霸气:“如果风把孟山都的新种子吹到一块没有买他们种子的农田,这块农田的主人也要被罚款。”

  孟山都公司的一举一动,直接牵扯着草甘膦市场行情的变动。2006年孟山都公司的减产导致了2007年到2008年初草甘膦市场价格的迅速飙升,2008年随着孟山都公司的扩产计划和国内新扩建产能的释放,我国的草甘膦企业走入了长期的低迷。

  断然否认

  面对这一市场传闻,目前草甘膦占有量居世界第二的新安股份证券部人士直称“奇怪”。他对记者表示,“传闻没有什么依据,如果孟山都真的要放弃草甘膦,为什么不是草甘膦极度低迷的2010-2011年,怎么会在草甘膦价格正在好转的现在呢?至于草甘膦利润占比小,那与公司不同时期的战略安排有关。目前公司的战略以推广转基因种子及作物为主,草甘膦维持较为合理的利润即可。”

  北京一行业研究员更是认定”孟山都不可能放弃草甘膦业务”,其理由是“孟山都最近几年确实在草甘膦上没赚到什么钱,但孟山都却花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倾销草甘膦制剂和原药,意图以自身成本优势在几年之内挤垮草甘膦的竞争对手。这一切都是因为,孟山都的核心竞争力就建立在对草甘膦的控制上,放弃草甘膦业务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即使亏本,甚至亏死,孟山都也不可能放弃草甘膦业务,也不会放弃对草甘膦这一产品的全球定价权。”

  昨日,上海一研究员则对记者透露,“我们已经向孟山都中国公司求证,公司明确表示没有撤出这回事。”

  产业转型

  据了解,目前孟山都的草甘膦产能为20万吨/年,A股上市公司新安股份、江山股份、扬农化工、沙隆达A的产能分别为8万吨/年、7万吨/年、3万吨/年、1.5万吨/年。

  一行业知情人士透露,“草甘膦除草剂是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它对所有植物都具有致命杀伤力。因而,它在农田中的使用是一件很头痛的事,它会伤及农作物。所以,孟山都又在自然界寻找具有抗草甘膦除草剂的植物,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将这种抗性转移到重要的农作物中。也就是说,孟山都是一位既卖矛又卖盾的商人。”

  扬农化工内部人士并不讳言,“草甘膦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孟山都未来仍以转基因作物为主业,草甘膦更多是为配合其抗草甘膦转基因种子的推广。所以,准确的说法应是草甘膦原粉供应会向中国转移。”

  值得一提的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将促进草甘膦消费量。公开资料显示,孟山都种业部门2012年二季度收入同比增18%,其中,玉米种子销售额同比增35%,大豆增15%。

  该知情人士判断,“2012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速较为乐观,草甘膦价格会稳步上扬。但草甘膦价格过高不利于孟山都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市场推广,因此期待2008年草甘膦价格飙涨重现并不现实。”

  金证券记者 江芬芬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