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股指再度探底 转融通1200亿或难救市

2012年08月31日 08:2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转融通昨日正式启动 股指再度探底

  8月30日,转融通业务试点正式启动,转融通将破解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瓶颈,据测算将有约1200亿元增量资金可入市。此前,有关转融通的暖风已经屡次在A股市场中刮起,但是到昨天为止,上证指数不但难改疲态,而且屡创新低。转融通不但不能增加投资者做空赚钱的机会,相反却增加了投资风险。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12年8月30日正式启动转融通业务试点,先行办理转融资业务。海通、申银万国等11家证券公司将作为首批借入人,预计各试点券商初期每家可获得的转融通额度约6亿元。

  转融通,就是证券金融公司向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借入证券、筹得资金后,再转借给证券公司,为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资金和证券来源。转融通的推出,将破解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瓶颈,据国泰君安测算将有约1200亿元增量资金可入市。

  越推融资越创新低?

  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转融通将率先推出转融资试点,希望以此增加多方的力量和弹药。一个本该是包括对冲机制设计的转融通制度,在实践中被创新性的“非对称”运用,变通成为一种市场调控手段,可谓用心良苦,不过能将制度创新与市场调控如此紧密地结合,也可见运用之妙。

  但是管理层的良苦用心并没能被市场接受。30日沪深股指再创新低,创业板大幅下挫,场内恐慌气氛骤然升起。

  据资金流向显示:沪市资金午后呈现持续出逃,沪市全天有超20亿元资金出走沪市,深市出逃22亿元。只有券商股受此消息提振高开高走,特别是在午后大盘改写新低后猛然发力,力撑大盘翻红。业内普遍认为,转融通业务推出将大幅增厚券商业绩,融资规模又是两融业务的主力,所以转融资先行对券商业绩增厚明显。

  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已经在发布《转融通业务规则》和《融资融券业务统计与监控规则》,标志着转融通试点实质启动。也许是受到这一潜在多头力量的威慑,也许是多空双方都要花时间观察该制度推出后的市场反应,28日上半段的A股成交极为清淡,多空双方都有偃旗息鼓的架势。午后多方利用空方的犹豫,起用石化“双雄”,再加上银行股的稳定表现,最终上证综指才得以上涨17.44点的小阳报收。

  总体来看,空头力量仍然占优,因为管理层苦心安排的一个利多,依然未能明显激起多方斗志,这一点在28日及29日的市场走势中体现得非常明显。29日,上证综指再度下跌19.91点,不仅回吐了28日的涨幅,还创下了2053.24点的收盘新低。连续三天的阴跌,使得投资者指望转融通1200亿元资金入场救市的愿望完全破灭。

  转融通长期正面影响

  但是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个位置上,这么一个格局下,不管是做多还是做空都会有激烈的争斗。所以这样的时候推出转融通的制度,对市场的冲击也是最小的,也是比较恰当的。当然整体上来讲对于未来,这个制度会构成一个长期的影响,而且是正面的。

  风险提示

  散户要防备卖空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转融通不但不能增加投资者做空赚钱的机会,相反还增加了投资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50万元以下的散户来说,需要更加注意风险。因为由于50万元以下的小散户不能参与融资融券业务,也就是说目前只能做多而不能做空。而当他们买入的股票遇到股市低迷,或者大量融券卖空的时候,将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风险。

  比如在“瘦肉精”事件中股价暴跌的双汇发展,当时想要做空双汇发展的融券来源只有券商,而且数量有限,这导致必须要等到一个融券人还了所融证券,其他的人才能继续融券,做空机制形同虚设。而当转融通推出之后,无论是标的证券范围,还是标的证券的数量,都将会大幅扩容,那么,涉及利空的股票可能遭遇的就不仅仅是一两个跌停了,可能会有更多的跌停,而这将让持有双汇发展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另外,以前涨停板敢死队在炒作小盘股时,不用太多资金就能封住涨停板,但转融通推出后,如果炒作时遭遇大量融券卖空,股价当天就有下跌的风险。而跟随强势股的投资者也会遭遇突发的打压。

  券商人士指出,转融通推出之后,对于一些资金量较小的投资者,盲目跟风更加不可取了,需要好好研究股票的基本面,在合适的价格介入。 记者杨欣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