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政“连发”促券商创新 传统业务“寒流”未止

2012年08月31日 08:5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从拟对券商资管业务规范做六大调整,到放宽券商代销金融产品范围;从拟降低外资参股证券公司门槛,到转融通业务规则发布,转融资率先启动。8月以来,连续四项针对“券商创新”的新政足见监管层扶植的积极态度。市场的不景气,使得券商在传统业务方面的发展空间遭遇“瓶颈”,而创新业务恰逢其时地成为券商转型的突破口。不过,传统主营业务的收缩等不利因素仍将给券商在短期构成压力。

  转融通落定 11家券商首批尝鲜

  券商对于转融通业务的开启早已摩拳擦掌,27日,这一“棋子”终于落定。

  27日,中国证券金融公司(“证金公司”)发布《转融通业务规则(试行)》和《融资融券业务统计与监控规则(试行)》,并自28日起实施。与此同时,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同日也发布了转融通业务配套细则,相关的清算交收系统和保证金委托管理系统已启用,标志着转融通试点实质启动。综合各方准备工作进展,转融资试点先行启动,将不断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资金来源。

  而受转融通业务规则发布的消息影响,28日券商股迅速拉升。截至收盘,该板块上涨1 .39%,其中,国金证券领涨该板块大涨逾6%,宏源证券、国海证券、西部证券等一批券商股均出现大幅拉升。

  据悉,28日,中信证券等11家券商已将转融通相关合同送达证金公司,并按照20%的保证金比例将保证金提交至证金公司开设的保证金账户。多家券商高管表示,转融通推出前的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预计各试点券商均能在本周五前即可从证金公司借得资金,每家券商初期可获得的转融通额度约6亿元。

  据介绍,目前海通证券、申银万国、华泰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信证券共计11家券商已与证金公司签署转融通业务合同,开立了相关资金与证券账户,开始进行担保品划转,而证金公司也已确定了这11家券商的转融资授信额度。

  在谈及转融通业务对于券商本身的影响时,国泰君安相关负责人指出,这将有利于券商进一步改善收入结构、提升业务规模。而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转融通预计可提升证券业杠杆率15个百分点,对于改变证券业盈利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佣金大战下,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遭遇挑战。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则极大地改变证券公司经纪业务“靠天吃饭”的困境。A股市场融资融券业务自2010年推出以来,业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市场平均融资融券业务收入占经纪业务收入的比例在20%左右。2012年上半年,国泰君安融资融券业务收入2.93亿元,其中利息收入1.89亿元,佣金收入1.04,较2011年同期业务收入1.44亿元增长了103%。

  转融通业务推出后,对证券公司服务专业水平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券商差异化竞争的趋势将更为明显,包括券商在目前阶段转融通业务本身的模式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未来结合转融通与其他产品所进行的产品创新或服务创新,都将大大缓解目前行业低佣金竞争的恶劣局面,从而优化证券行业的竞争环境。

  此外,目前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主要使用自有资金和证券,部分证券公司由于自有资本金额不足,融资业务规模受到一定限制。“转融通推出后,证券公司可以一定的证券资产作为保证金,向证金公司进行融资。根据证金公司相关规定,保证金比例最低可以为20%,即证券公司融资的规模最高可接近提交保证金的5倍,这样就为证券公司增加了融资融券资金来源,有利于市场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国泰君安融资融券相关负责人表示。

  资管“松绑”或将迎高速发展的爆发期

  2011年以来至今,受到股市低迷、渠道拥挤等因素影响,整个行业的集合产品总规模增长缓慢,大部分券商的集合规模出现缩水。

  除了转融通业务,监管层在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上也给予了大幅度的“松绑”。从近期的政策看,先是证监会拟对券商资管业务规范做六大调整,接着又放宽券商代销金融产品范围。

  对于一系列的新政,国泰君安资产管理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证券市场全面的制度创新,将为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开创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政策空间《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的修改,放宽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限制,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产品创新打开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意义重大,对未来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政策监管逐步放松,鼓励产品创新的背景下,可以预见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将迎来高速发展的爆发期。”

  在谈及对具体集合理财产品类型、模式的影响时,该人士表示“此前,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只在二级市场上投资,现在放宽投资范围后,拓宽了资产管理的视野。随着市场发展,客户的需求已经从过去仅仅注重权益类投资,发展为全面的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型需求,创新业务的关键在于管理风险。”据介绍,2012年上半年,国泰君安证券资管公司开发设计的券商保证金创新产品“现金管家”已经发行并成立,成立初期的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3%,远超同类券商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是活期存款的8倍。“我们的分级产品已经上报交易所,未来还将提供更加丰富的创新产品。”

  今年以来,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群雄割据”,银行、保险、信托、公私募基金、券商等机构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依托投行业务、研究所、资产管理业务、经纪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固定收益业务、海外业务等证券全牌照业务的资源整合优势,券商对于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也是自信满满。

  不过,政策“松绑”的背后,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针对券商代销金融产品的风控问题,尽管草案中已对风险管控有所提及,但仍有业内人士认为风险管控应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前构筑防火墙。对核心领域的资金进行严格监控,防止被挪用;再如,对于客户的资产门槛,早前一度传言是非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接受单个客户的资金数额不得低于1万元,而在实际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发行客户门槛仍未降低,限定性集合理财,客户门槛5万元;非限定性集合理财产品,客户门槛10万元。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渠道买基金的客户,10万元以下的客户占比达到百分之七八十,而如果券商资管是10万元的门槛,就会把这百分之七八十的客户拒之门外。

  传统业务滑坡 券商“寒流”未止

  尽管自5月的券商创新大会后,一系列的实质性政策陆续出台。但是短期内,券商仍将面临传统业务业绩下滑等的持续考验。

  从半年报业绩披露来看,多数券商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出现同比下滑。半年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光大证券营业收入21.13亿元,同比下滑36.02%;实现净利润8.29亿元,同比下滑26.62%。招商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5.67亿元,同比下滑20.89%;净利润11.69亿元,同比下滑38.62%。光大证券和招商证券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8.29亿元和9.49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6.62%和35.7%。西部证券上半年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大降54.88%。国海证券净利润为1.4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3.94%;兴业证券净利润达3.46亿元,同比减9.26%。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证券行业经纪业务收入273.33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3%。上半年光大证券经纪业务收入7.77亿元,同比下降25 .07%;招商证券经纪业务收入13.59亿元,同比下降20.85%;西南证券经纪业务收入达2.72亿元,同比减19.34%;西部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在承销收入方面,8月份券商此项收入亦是创下了年内新低。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今年8月(截至8月28日),10家券商共承销12单IPO项目,募资共计43.7亿元,环比降57.3%;获得承销与保荐费用共计1.7亿元,环比大降68.5%。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份有12只新股发行,券商仅有43 .7亿元的总募集资金额,创出了今年以来的新低。次低出现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当时总募集资金额为92.5亿元。同时,8月份的券商承销收入也创下今年内的新低。

  从披露中报的券商业绩来看,投行业绩下滑幅度较大的兴业证券,上半年共实现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为2959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85.15%,收入的主要来源为1单定增项目,上半年公司没有IPO项目。东兴证券在点评中指出,兴业证券今年投行业务量减少一半以上,再考虑到今年以来首发市盈率的下降,因此公司承销业务收入预计将下滑50%。

  而兴业证券在针对西南证券的半年报点评中也指出,公司上半年自营业务虽然大幅增长,但也仅够弥补经纪业务和资管业务的下滑,业绩下滑主要还是受到投行业务的拖累。西南证券上半年累计完成承销额101.42 亿元,同比下降17.55%,市占率1.29%,同比下降28.61%。其中完成2个再融资项目,融资额27 .75亿元;7个债券项目,融资额73.67亿元。

  财通证券的分析师陈杏表示,目前国内经济的不景气状况在明年会更加严重,宏观经济下滑的趋势无法改变。下半年市场的不确定性很强,若无实质性利好政策、制度出台,股市也就只能这样。而券商行业,目前来讲,也看不到乐观的理由,除非券商股超跌、股市大涨,或者出台有效利好制度,否则,券商下半年表现难言乐观。  □记者 韦夏怡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