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震荡期演绎结构性行情 银行估值修复未到位

2013年01月28日 10:4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上周沪深两市呈现明显的冲高回落态势,技术上构筑圆弧顶的趋势较为明显。不过,由于经济基本面与政策层面对A股的利好因素仍然延续,市场普遍预期A股只是进入短暂的调整期,中期走强的趋势并未改变。从上周五盘面表现来看,短线调整的动力稍显不足,且部分个股已先于指数调整到位。因此,在短期难现深幅调整的前提下,后市A股或重拾反弹,在银行股稳住大盘的背景下展开新一轮结构性行情。

  银行估值修复未到位 调整空间有限

  本轮反弹至今,银行板块的崛起对于指数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尽管本轮反弹很大程度上基于经济阶段性回暖的预期,但诸如地产、有色、煤炭、石化等典型的周期权重板块并未有突出表现,指数的上涨主要受到银行股的带动。

  截至上周末,中信银行指数自2012年12月4日以来已累计上涨了34.27%,远远跑赢大盘。其中,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龙头品种累计涨幅均超过了50%。A股投资者虽然对于题材股动辄翻倍的走势并不奇怪,但对于银行股这种权重板块如此凌厉的走势则难免心生担忧。毕竟,银行板块是A股中市值权重最大的板块,推动其持续上涨的资金又从何而来?

  这种担忧虽然不无道理,但显然囿于了A股历来“权重搭台,题材唱戏”的固定思维。毕竟除了短期银行股累计涨幅过大外,无论从基本面还是估值的角度,都没有可以支撑银行股深幅调整的理由。根据统计,目前银行板块TTM市盈率为6.44倍,市净率为1.25倍,考虑到银行股在2012年业绩将继续增长,其估值水平将进一步下降。因此先行买入银行股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由坚定持有,直到对中国经济以及人民币资产的升值前景产生分歧。而从估值修复的角度来看,内地银行股不足7倍的市盈率,加之有政府信用做背书,即使从底部上涨了34.27%,银行股仍然被严重低估,其估值修复远未到位。

  因此,即使在观望资金不急于入场的情况下,银行股也更可能保持横盘震荡的格局。正是在银行股“不动如山”的背景下,指数的调整空间将十分有限。

  后市料震荡盘升 把握结构性机会

  理论上,从技术角度而言,沪综指从最高2362点调整至年线附近,方能将浮筹彻底洗去,实现各项技术指标的完美修复。但市场从来是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很难完全按照技术形态复制后市走势,完美的技术修复很可能只是投资者的一厢情愿。

  目前来看,由于1月份汇丰PMI初值显示国内经济持续回暖,而管理层对于股市的呵护之意非常明确,基本面与政策面都利于A股反弹的持续,因此近期A股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而由于热钱的持续流入,QFII对于银行股的情有独钟决定了银行股短期不可能出现深幅调整,后市A股更有可能重返强势震荡格局,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完成技术性修复。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本周沪综指很有可能重返强势格局,若盘中出现指数急跌的情况,很有可能是主力资金的诱空洗盘行为,投资者需要注意。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春节前指数可能呈现震荡攀升的格局,不排除挑战2362点的前期高点,但指数的逼空走势难以再现,除非政策面出台超预期的利好。

  具体策略上,投资者可以关注三方面机会。首先,对于稳健投资者而言,银行股仍是不二选择,但需注意的是,由于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市值相对较小的银行股短期涨幅较大,投资者不妨关注涨幅较小的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补涨机会。其次,对于风险中性的投资者而言,由于市场对经济阶段性回暖已达成一致预期,而以水泥、有色、煤炭为首的周期股实际上在本轮反弹行情中呈现滞涨走势,因此在银行股高高在上的情况下,场外资金更可能涌入上述周期板块。最后,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而言,具备概念、题材的个股仍是首选,预计在大盘强势震荡过程中,个股仍将具备赚钱效应,特别是在年报公布期间,兼具绩优、题材、高送转特征的中小盘股仍将成为活跃资金的首选。

  需要指出的是,A股强势反弹的基础在于经济复苏预期与管理层力挺股市。若后期经济数据不能延续回暖态势,或政策层面出台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则反弹极有可能戛然而止。当然,目前来看上述情景的发生至少很难在1、2月份出现,因此,当前A股仍处于“蜜月期”,过度“恐高”毫无必要。 记者 曹阳

【编辑:王安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