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房地产调控再升级 A股短期波动或加剧

2013年03月05日 10:16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在经历上周末舆论发酵之后,市场关于“新国五条”对地产股冲击的担忧周一得到充分宣泄,资金恐慌性逃离相关板块。地产、建材板块指数暴跌超过8%,高居两市行业板块跌幅榜首位。受此拖累,金融股周一也集体杀跌,券商与保险板块跌幅超过6%,银行板块跌逾3%。

  在权重股集体跳水的带动下,沪指周一大跌3.65%,创近19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深成指暴跌5.29%,为28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两市近80只股票封死跌停板。

  新政改变房价上涨预期

  上周五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让市场终于体会到了“新国五条”的腾腾“杀气”。

  《通知》令人意外地指出,“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历史信息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这堪称政府使用税收手段调节房地产以来的最严厉之举。此外,《通知》还提出,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可根据城市人民政府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和政策要求,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

  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重点监测的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9893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83%,为连续第九个月环比上涨。

  业内认为,随着“新国五条”的发布以及下一步的落实,房地产调控将再度升级,对市场短期预期和消费者行为将产生较大影响。

  业内普遍预计,此轮调控将改变部分城市房价上涨预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表示,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征税,会使二手房交易短期受到压制,而一手房交易或将增加,短期房价或仍将趋于上涨。但从中长期来看,地产交易量会缩小,一手房的交易量也会受预期的影响在下半年有所下滑,而地产市场总是呈现量价一致的状况,因此该政策有利于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地产股短期或承压

  此前有观点认为,此次新政对于新房市场有利,从而利好地产商。然而,周一地产股大跌,让投资者始料未及。对此,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认为,“新国五条”对房地产打击较大,将直接遏制改善性住房需求,使得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出现某种微妙变化。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长期是利空,加上前期房地产板块涨幅过猛,因此,房地产板块出现明显回调是正常现象。

  不过,新时代证券研发中心研究总监刘光桓认为,周一地产股下跌属于恐慌性下跌,持续性或不强。房地产板块后市还有一定的下跌空间,但从去年年报业绩来看,“招保万金”业绩出色,估值水平较低,目前价位不算太高,未来持续暴跌不太可能。花旗银行则认为,房地产市场短期将现观望情绪,但并非寂静,维持今年楼市是整合年的看法,且情况不会差过2012年。预计今年楼市销售量将增长10%至12%,均价上涨5%至7%,交易量增长5%。鉴于多数地产商财务状况仍强劲,依然看好基本面稳固、有股价催化剂的地产股。

  市场调整风险将加大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行业今后将要面临更加严厉的调控,这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股市运行将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房地产周期和经济周期是一致的,但房地产周期会先于经济周期,并且房地产周期的振幅比一般宏观经济周期的振幅要大。而从房价、房地产销售与房地产投资之间的关系来看,住宅销售领先住宅投资大约一个季度,而领先住宅价格两到三个季度。由此可见,房地产的销售情况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

  “本次调控政策对后续房地产销售将会带来打压。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将面临严峻考验,更何况经济复苏的力度本来就不够‘强劲’。”有分析人士担忧,本轮经济复苏力度较弱,不排除在政策从紧预期下,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事实上,“新国五条”对房地产行业的负面影响将会扩散至整个产业链,在此链条上的众多上市公司将受到影响,地产调控或将压制中游房地产链估值扩张动力,从而使A股市场陷入进一步的调整。招商证券认为,在周期股相对于非周期股的估值已偏高的情况下,房地产调控很容易引发周期股乃至市场的整体回调。

  当然,市场不乏乐观者。有分析认为,虽然2月PMI指数回落、房地产调控措施出台可能令市场做多信心受到一定损伤,但尚不至于松动本轮反弹基石,同时新股IPO尚未重新启动也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资金压力,加上市场对“两会”行情抱有较为乐观的预期,预计市场仍有望维持强势格局。李光磊

【编辑:安利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