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端午期间“子弹飞” A股或匍匐“避弹”

2013年06月13日 07:1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四因素有待节后消化

  上周五收盘后,市场正处于价格及金融数据的发布期,因此虽然A股三天休市,但投资者的心情却无法放松。总结休市期间的消息面,有四个明显的利空因素需要市场进行消化。

  一是周五收盘后,证监会发布了新股发行改革征求意见,征求期限截至本月21日。“征求意见”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投资者对于新股重启发行的日期“心中有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季度中后期重启的可能性较大。二是在征求意见期间,投资者对于新股发行改革内容的预期将会越来越明确,新股发行对二级市场产生的心理压力也将逐步释放。总体来看,新股重启对市场的压力将会在未来一到两个月内“缓释”,因此总体的压力可能比预期的要小,但短线来看,端午节长假过后,市场可能对此消息有所反应。

  二是9日公布的CPI及PPI数据均出现下滑,这表明价格下行的趋势仍未改变。5月CPI同比上涨2.1%,低于此前市场预期。从分项数据来看,猪肉及鲜菜价格下降是拉低CPI的主要动力,但粮食、禽类价格的上涨较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一旦猪周期回到上升段,则CPI走高的压力仍然存在。5月PPI同比下滑2.9%,显示中上游通缩的局面仍未好转。分析人士指出,价格下滑将压制制造业及资源类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是央行的信贷数据显示出5月新增信贷为近3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显示经济增长动力欠充足。央行最新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674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创出3个月的新低;但非信贷融资继续增长,1-5月社会融资规模已达9.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出3.12万亿元。分析人士认为,社会融资总量的快速上升结合价格水平下降,凸显出货币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弱化,原因主要在于很多钱在金融机构层面“空转”,或用于“借旧换新”,并未传导至实体经济。与此同时,如此高速的融资增长,似乎也限制了货币层面继续“放水”的空间。

  四是小长假期间外围股市表现不佳,尤其是新兴市场出现了资金撤退的迹象。6月11日,恒生指数下跌260.43点至21354.66点,跌幅达1.20%,地产股和中资金融股是当日资金做空的主要标的。此外,泰国、印尼和菲律宾股市均遭遇重挫,泰国综指、雅加达综指和马尼拉综指11日分别下跌4.97%、3.50%和4.64%。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退出QE预期升温是造成新兴市场股市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因这些国家对于美元及外贸的依赖度更强。

  上周五A股收盘之后,利空消息接连出现:一是IPO改革开始征求意见,说明新股重启时间表临近;二是CPI和PPI均出现下滑,显示价格下行的压力较大,尤其是中上游通缩的局面并未出现改善;三是5月银行新增信贷回落,但社会融资规模继续扩大,说明货币政策对冲经济下滑的空间受到制约;四是节日期间外围股市普遍表现不佳,尤其是新兴市场,这可能对A股形成不利影响。总体来看,A股仍需时日来消化利空,但考虑到此前市场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因此A股反应或许不会激烈,可能会采取底部“匍匐”的方式避开空头的风口浪尖。

  短线仍需“避弹” 坏事能否变好事

  可以说,端午小长假期间,消息面“子弹乱飞”,因此A股开市后,需要些许时日来消化这些利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证指数的绝对位置较低,这将是“避弹”的最大优势。端午节前一周,上证指数累计下跌3.9%,目前逼近半年线,并处于4月份曾经出现的震荡区间内,从技术上看存在一定的支撑力度。不过相比之下,创业板指数仍处在高位,下行的空间较大。从这一角度看,若长假归来资金的避险情绪加剧,则市场风格将向低估值品种转换,但在没有利好消息的情况下,这种转换并不意味着低估值品种一定会上涨。

  另外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市场会不会将既成利空作为预期利好的“借口”?拿价格下滑和信贷增量下降来说,市场很可能就此产生降息或者降准的预期。而就在IPO征求意见的消息公布之后,就有不少市场人士表示“政府应出台利好对冲”。

  事实上,这种“坏事变好事”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尤其是当前政府确实还握有不少尚未使用的对冲政策工具,例如尚在20%以上高位的存款准备金率。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很可能就是为对冲美联储收紧美元所设立的“防线”。

  当然,乐观预期的产生需要时间,短线来看市场尚不具备迎难而上的动力,投资者不妨耐心等待做空动能释放完毕。品种选择上,市场人士建议以持有低估值蓝筹股为主,成长股需要等待其估值相对合理后再介入。记者 申鹏

【编辑:蒋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