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铁公鸡”上市公司花样多 分红落实难

2013年07月15日 10:04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又过年中,上市公司例行股东大会基本结束,然而许多股民非常失望:翘首以盼的分红又一次落空。而在去年5月,证监会就“强推”了分红政策。如今一年过去了,上市“铁公鸡”们为何难以拔出“一根毛”?在当前股市不景气的背景下,如何督促上市公司执行分红政策,给股民们一个“盼头”?

  “铁公鸡”上市公司花样多

  股市分红本是上市公司的诚信、责任和义务,是对长期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的鼓励和奖赏。但有的公司连续多年不分红,成为股民口中“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据统计,最近3年,从不分红的上市公司就有600多家,40多家公司自上市以来从未分红过,其中金杯汽车、银润投资、中原环保、光华控股和S中纺机等公司,虽然多个年度盈利,但还是20多年未进行分红。

  这40多只“铁公鸡”涉及了各个主要业务板块,其中以地产股居多,共9只。业内人士分析,在多年持续的房地产调整政策的影响下,地产股的日子并不非常红火,只有选择捂紧钱袋子。其他行业的“铁公鸡”分布则较为均匀,每个行业有1~3家。

  不分红的上市企业在前些年更多。证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2010年连续3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的有522家,2006年~2010年连续5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的有422家。同时,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分红占净利润的比重也在下降,2008年~2010年,现金分红总额分别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比例为41.69%、35.85%和30.09%。

  四大因素致分红政策停在口头

  对于这些未分红的上市公司而言,无法兑现分红都有难言的苦衷。但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由于这些“铁公鸡”公司自身业绩差、持续盈利能力弱,出现了亏损或累计未分配利润为负,因此,对现金需求量大,出于自身经营考虑,公司将收益留存用于扩大投资。

  据统计,2010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中,近一半公司由于亏损不具备现金分红条件。2006年~2010年,连续5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中,53%的公司每年累计未分配利润均为负数。

  也有人认为,我国股民对分红看得太轻,对获得资本利更有兴趣。长江证券场外市场部经理宋望明说,长期以来,中国股市由于投机炒作之风较盛,投资者大多关注于获取股票价差收益,对于上市公司是否分红并不是特别在意,因为前者的收益往往远远大于后者。

  宋望明也表示,税收制度也导致许多股民宁愿不分红。去年11月,财政部等部委发布通知,股息红利所得按持股时间长短实行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税负为5%~20%不等。

  此外,还有上市公司累计净利润为正、现金流情况较好,但分红的主动性和制度约束缺乏。而是将未分配利润用于公司扩大生产和投资,或者干脆投放金融市场,节约融资成本。

  数据显示,2007年~2011年5年间均未分红的上市公司中,净利润均为正的达到113家。从股价表现看,40多只从未分红的“铁公鸡”中有22只曾有过10倍以上的涨幅,占比达到56.4%。

  不让规定落空更需股民主动

  其实,中国证监会去年5月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从严格细化信息披露的角度增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强化回报股东的意识。更早之前的2008年,证监会还将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和公开发行挂钩,要求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这一强硬政策为何落实起来如此困难?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监管部门主要从信息披露和再融资两个方面要求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这一做法无可厚非。根本上讲,上市公司是否分红仍是一种自愿行动,监管层无权直接干涉。“但投资者是否善于通过‘用脚投票’来表达意志,这才是市场成熟的最重要标志。”董登新说。否则,上市公司就会发生道德风险,故意不分红或少分红,这对投资者不公平。更何况,是否分红以及分红多少,是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的重要导向,对中国股市尤为重要。

  宋望明说,应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实施条件和程序进行详细的规定,确定严厉的违法责任。鼓励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积极行使股东权利,对现金分红政策不合理、决策程序不合规或方案不利于中小股东的,可进行法律维权。

  董登新建议,参照欧美成熟市场的做法,上市公司分红应该有一套严格稳定的分配制度,并逐渐规定按年度、按季度进行分红,尝试将现金分红与新股发行、再融资、退市等制度对接。“这需要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和企业的自觉,更需要股民主动维权诉求,迫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视股东权益。”作者:徐海波

【编辑:安利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