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昌九集团回应6折价拍卖股权:减持计划未获受理

2013年07月22日 13:2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7月20日,昌九生化(600228,收盘价27.96元)发布关于控股股东股权司法拍卖的相关事项说明公告,针对买受人以5.8~6.6折拿到标的、资产评估过程、拍卖机构程序等疑点进行解释和说明。

  针对外界最为关注的“本次被拍卖的1800万股为什么不通过主动减持高价处理”这一疑问,昌九集团回应称,赣州工投曾向相关部门请示减持股份,但未获受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昌九集团此前曾有多笔大规模减持昌九生化股权的记录,为何偏偏此次“未获受理”?至于“未获受理”的具体原因,昌九集团并未言明。

  国资流失迷局仍待解/

  昌九集团在公告中强调,“此次拍卖股票是法院强制执行,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以下简称赣州中院)是此次股票拍卖的执行人;评估机构和拍卖机构均由赣州中院委托,依照法规开展各环节工作;我司只是此次股票拍卖的被执行人,在法院强制执行条件下配合有关工作。详细情况有关方面应向赣州中院咨询。”

  对此,此前参与竞拍、并前往中证登公司上海分公司抗议的燕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程序上看起来合法,却未必合理。比如几个亿的大标的,只给予半个工作日缴款时间,若是有人提前知晓,就准备得比其他竞拍者充分;此外,对两位梁姓买受人之间关系等这些公告中没提,只是把一些争议转给了法院。

  此前有分析称,7月11日昌九生化出现一笔200万股的大宗交易,应是东海投资曾竞买的200万股昌九生化股票,转手即获得了逾五成暴利。在7月10日过户后,昌九生化股价放量出货迹象十分明显,两位梁姓买受人也极有可能已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出货。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在昌九集团明明参与制订“和解方案”的情况下,其竟声称民事调解书是2013年5月29日晚上21点才收到的,故根本无法按照民事调解书的要求在2013年5月30日前处置所持昌九生化3000万股股票。对此有人质疑,这是一出窃取国资的“局”。

  昌九集团回应称,2013年5月28日相关方达成和解协议,5月29日晚21点收到民事调解书,是客观事实,其经过积极努力,确实在客观上无权也无法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该和解协议约定的义务。

  低价卖股之责推给国资委/

  对于“本次被拍卖的1800万股为什么不通过二级市场或大宗交易进行高价处理?”这一疑问,昌九集团表示:“由于新老控股股东 (分别为赣州工投及江西国控)对转让股权款和改制资金支付次序存在分歧,致使我司改制资金迟迟不能到位;为此,赣州工投向赣州市国资委请示减持股票以解决改制之需,并通过江西省国资委向国务院国资委申报,但未获受理。”

  然而,令昌九生化投资者郑先生颇为不解的是,就在两年前的2011年9月,在昌九集团的权益变动中曾披露,昌九集团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偿还部分负债”而进行减持所持流通股。彼时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并同意昌九集团在2011年12月31日前出售所持*ST昌九股份不超过3600万股的减持计划,如果按此批复完成出售计划,昌九集团所持股份不少于6162万股,占其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53%。最终,昌九集团在如愿完成减持后,持股比例下降至25.683%。

  郑先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以往情况来看,不论是二级市场还是大宗交易,昌九集团都不乏处理经验。数据显示,自2009年6月25日以来至2011年11月11日,昌九集团共计减持达28笔,累计减持共计4767.7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9.78%。

  此外,昌九集团在说明中用“燃眉之急”来形容该笔3.52亿元改制资金的重要性,但本次最终拍卖股数1800万股仅为2011年减持计划3600万股的一半,减持数量下降,反倒未获受理,这其中是否存在隐情?但昌九集团并没有在说明中给出国资委未予受理的具体原因。

  数据显示,自7月8日晚昌九生化发布《关于控股股东股权司法拍卖结果的公告》以来,截至上周五(7月19日),在同期上证综指上涨1.79%背景下,公司股价累计下挫18.91%,市值蒸发15.71亿元。

  纵观整个事件,虽然昌九集团表态已经努力,但最终的结局是:这1800万股最终落得六折拍卖是事实;拍卖环节双方各执一词、引起争议是事实;买受人在7月6日拍卖完,7月10日过户后,转手即能够获得逾五成暴利是事实。二级市场投资者却承受着短期股价大幅下挫的苦

  楚更是事实。对此,上述投资者问道:这一切能否处理得更好?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