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因素或放缓创业板“新高秀”脚步

2013年08月07日 09:40 来源:中证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7月25日,大跌4.40%;7月30日,盘中跌破1100点;8月1日,大涨4.95%;昨日,再创反弹新高。从新高在望到筑头噩梦,再到卷土重来,创业板指数7月下旬以来剧烈波动,上演“过山车”行情。分析人士指出,估值溢价高企、业绩支撑不足、炒作资金分流、IPO重启预期四因素或令创业板上攻脚步放缓。不过,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创业板强势格局短期也难以逆转。投资者应挖掘业绩确定性高、存在事件催化剂、具备并购重组潜力的成长股,在享受“小时代”收益的同时,规避伪成长风险。

  四因素或致创业板步履放缓

  近期随着逼近历史高点,创业板指数股价波动明显加大,反映资金心态开始犹豫。分析人士指出,估值溢价高企、业绩支撑不足、炒作资金分流、IPO重启预期或将令创业板上攻的速率放缓。

  首先,估值溢价高企压制创业板做多热情。在2010年11月创业板见顶时,沪市整体市盈率(TTM,剔除负值,下同)为16.59倍,创业板为73.43倍,双方相差4.42倍;而目前沪市整体市盈率为9.38倍,创业板为48.49倍,双方相差5.17倍,大幅超越2010年顶部。尽管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新兴产业板块的估值溢价在情理之中,但与主板的严重背离必然会影响资金的追涨热情。

  其次,创业板中报业绩支撑力度不足。从已公布的创业板个股中报业绩预告来看,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一季度明显回升,年内涨幅居前的龙头股基本都实现了30%以上的业绩增长。然而,相对于100%以上甚至200%以上的年内涨幅,中报业绩的增长幅度显然无法彻底释放高估值压力。更何况,创业板中报业绩分化明显,依然有上百只个股预告净利润同比负增长,降幅在100%以上的多达25只。

  再次,热点轮动或分流创业板炒作资金。随着政策面的逐步明朗以及7月中采PMI的环比回升,近期蓝筹股不断出现结构性行情。从此前的地产、铁路基建再到近日的券商、汽车,蓝筹股的蠢蠢欲动悄然改变着此前创业板一枝独秀的格局。此外,随着创业板恐高情绪的升温,对于小盘成长股的炒作热情开始蔓延至中小板,近期中小板综指走势强劲。风格轮动以及中小板走强,或多或少会对创业板的炒作资金构成分流。

  另外,供求压力或影响创业板新高秀。IPO重启后,创业板公司或将采取批量发行的模式,这将极大改善市场中优质成长企业稀缺的情况,也会对场内资金带来疏导,从而推动创业板估值回归。因此,IPO重启可能成为创业板新高秀的“终结者”。此外,8月份有36家创业板公司限售股解禁,合计解禁市值逾400亿元,为年内创业板单月解禁市值的最高峰,也会为相关公司的股价走势增添变数。

  分化难免 掘金真成长

  昨日创业板强势震荡,盘中再次刷新反弹新高。尽管不确定因素开始累积,但创业板的强势格局短期难以快速逆转。

  一方面,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资金对创业板的态度已不能单纯地用业绩和估值来评判,而演化成了美好想象与惨淡现实之间的主动选择,以及股价上行与抱团炒作之间的被动强化。在增长中枢下行、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权重板块难现趋势性行情,已基本上成为市场共识;相反,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则具备良好的想象空间。股市炒作预期,预期向好的创业板自然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此外,创业板股价的持续上涨,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跟风买盘,包括不少后知后觉的公募基金,从而形成了一种自我强化的正反馈效应。

  另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果稳增长政策加码、经济数据出现好转,那么周期股走强引发的风格切换可能会在短期压制创业板的表现;但是,一旦权重蓝筹引领行情回暖,甚至出现系统性机会,那么创业板自然也不会有太差表现,甚至会借力科技升级和题材爆炸迅速跟进,继续走强。因此,尽管部分股票的泡沫化特征已相当明显,但创业板这种“左右逢源”的特质令资金欲罢不能。

  总体而言,短期市场对于创业板的炒作不会戛然而止,创业板指数的新高秀可能还会上演,甚至在未来创出历史新高;不过,身处高位,头顶压力,创业板的上涨步伐可能会放缓。中期来看,创业板股票若要走牛,关键还是在于高成长性,如果脱离了这一点,情绪性亢奋和资金抱团都难免是黄粱一梦。因此,创业板内部的分化在所难免。

  对此,分析人士建议自下而上选择业绩确定性高、存在事件催化剂、具备并购重组潜力的成长股;而从自上而下的角度看,互联网、传媒、环保等新兴产业中长期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一定会出现成规模的大市值公司,可长线关注龙头股;而鉴于不少个股前期也已积累了巨大的涨幅,因此挖掘低估值成长股或许是短期的不错选择。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