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洋品牌下神坛能否鞭策本土奶企

2013年08月08日 16:30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国家发改委再出反垄断利剑——六家乳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款约6.7亿元人民币,创我国反垄断史上罚款之最。

  针对某种商品,不同的销售商结合自身运营成本与促销策略,给出存在一定差异的报价,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消费者因此货比三家,既有利于促进销售商之间的竞争,也会令生产者调整供货定价。如果生产商采取价格垄断,迫使销售商必须高价售货,否则扣钱甚至停止供货,无疑是从源头扼杀市场竞争的可能。倘若诸多生产商串通一气实施高价垄断,消费者恐怕不得不接受“天下乌鸦一样黑”的黑心价,生产商则获得“携手宰人”的巨额暴利。

  理解了上述套路,就不难理解有关部门密切关注行业价格垄断的良苦用心——这是在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让市场回归正常竞争的本位。此次发改委重拳出击乳粉价格垄断,令人拍手叫好。反垄断的惩罚必须严厉,只有让违法成本成为不可承受之重,才能有效震慑垄断者,并且以儆效尤。被罚企业咎由自取,整改不可或缺,必须尊重市场的内在规则。

  六家奶企能够实施价格垄断也值得深思。受罚奶企不是外资品牌,就是宣称原料原装进口。如果说价格垄断是黑心主谋的话,“外国进口高价高质”则是暴利达成的帮凶。这种思维不能全怪人们崇洋媚外,国内奶企丑闻频发同样难辞其咎。外资品牌恰恰抓住了国产奶粉的问题短板,大肆炒作“进口纯天然、原装无污染”,不仅将外国奶粉的品质捧上天,更将价格炒翻天。

  全球信息化,人们会比价。眼见外国奶粉在国外才卖“良心价”,中国消费者不得已“海淘代购”,相关倒爷应运而生。某些国家和地区对奶粉实施限购,并且微词于中国消费者,实在是瞄歪了靶子、打错了板子。说到底,这是外国奶企在中国实施暴利策略的恶果,是外资品牌在有意制造价格欺诈与市场混乱。

  人们不禁要问:进口奶粉真是“高价高质”吗?接连曝出的质量门,正在令洋奶粉摔下神坛。当中国消费者发现花了大价钱买到的却是国外劣质奶粉,不仅仅是钞票被骗,人身健康尤其是婴幼儿健康更受到相当威胁。一面是新西兰乳企恒天然“孕育”毒乳粉,涉事的多美滋召回12批次产品;另一面是这两家外企赫然出现在价格垄断名单中,无疑给了“高价高质”最响亮的耳光!

  打破价格乃至供给垄断,最根本的还是需要良性的市场竞争。不得不再度提到国内奶制品企业,因为本土化产销始终是平抑市场的最有效手段。国内奶企必须明白,揭外企的羞处,无法“扮靓”本土奶粉的形象。在哪里跌倒,必须在哪里爬起。点滴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与公信力,唯一的途径只有提高质量、确保安全。同时,被质疑倒退的奶粉国标更当努力与国外的高标准接轨,从国家机制层面保障人民健康。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