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短期A股面临考验 关键仍看风格转换

2013年08月19日 15:55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上周五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给市场造成冲击,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公私募基金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乌龙指”事件短期或会对股市带来一定波动,但并不会对股市产生太大影响。目前创业板风险越积越大,但并未明显看到周期股接力的迹象,投资者在操作上应以谨慎为主。

  短期波动后将恢复平静

  南方汇金投资研究总监石运金认为,短期的交易型行为无法对股市产生根本性影响,但还是难免会引起一些市场波动。不过光大证券毕竟高价买入数十亿元股票,即使要平仓,短期也会考虑冲击成本,因此影响不会太大。

  石运金进一步指出,“乌龙指”事件也给中国股市做了个测试,72亿的资金就可以让沪指瞬间上涨2.4%,市值增加3418亿元,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股市处于低位,如果未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大举增持国内股票,后市上涨空间很大。可以说,目前市场并不是缺少资金,而是缺信心。

  深圳市挺浩投资董事长康浩平也认为,此次乌龙指只是偶然事件,对股市并没有太大影响,股市会很快恢复到原先的节奏中。问题并不出在量化投资模型本身,国外的乌龙指在于触发了量化软件的止损机制,导致股市暴跌,而国内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于风控没有做好。

  天治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寇文红认为,光大“乌龙指”事件对市场整体趋势并无影响。从上周的表现来看,除了周一大盘上涨之外,随后四天一直窄幅震荡、阴跌,有量无价,表明投资者并没有形成周期股将持续上涨的强烈预期。

  好买基金研究员朱世杰分析称,从几十亿元的乌龙盘所诱发的“过山车”走势来看,金融市场上小概率事件所带来的风险不可小觑。尤其是在我国金融创新品种不断扩充,量化与程序化交易占比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对风险的管控和防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周期股能否接力是关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业内人士提示创业板风险。

  石运金认为,创业板指数涨到任何点位都合理,因为上涨空间已经被打开,但目前股市中创业板指数已经连续两周跑输股市平均水平,需要提防创业板掉头带来的风险。在操作上,如果是前期介入的不妨适当减持一部分,如果尚未介入,不如等待回调后的买入时机。

  对于周期股能否接力上涨,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意见不一。上海某私募研究总监表示,市场风格很难由成长股转向周期股,目前周期股仅能判定为超跌反弹,而不是估值修复。如果反弹无法突破此前压力线,说明还处于弱势下跌通道中。周期股近期异动的原因,在于房地产融资开闸以及经济数据短期好转,而房价如大幅上涨,会招致新一轮政策限制。

  寇文红则认为,判断稳增长政策带来的利好已经释放完毕,周期股的上涨告一段落,应对市场保持谨慎,不宜过于乐观,仓位不宜过高。下半年四方面因素将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一、经济增速能否持续,关注8月下旬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PMI)、9月1日官方制造业PMI、9月9日发布的8月宏观经济数据;二、地方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三、中央经济政策的变化;四、美联储削减量化宽松规模的影响。

  海富通基金则指出,由于当前市场的增量资金进入有限,板块个股的结构性切换将较为频繁。预计三中全会之前不会有特别重大的利空政策,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也呈现乐观迹象,市场情绪有所回暖,但对于宏观经济增速长期下滑趋势的悲观预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短期走势。虽然资金对创业板的热情有所冷却,而权重板块难现趋势性行情已成市场共识,资金对成长性明确的优质个股依旧较为眷恋。

  持续改革带来投资机会

  昭时投资合伙人李云峰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以投资拉动增长的模式可持续性存疑,而经济结构的调整同国家的整体改革挂钩,任何维护公平及市场化的改革动向都会成为经济复苏的动力,现在政府实施的一些措施已有比较好的信号,改革进程越快,股市回暖的节奏相应也会加快。

  针对未来市场投资机会,李云峰表示,在产品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大消费行业中,能够产生持续成长的优秀公司。一方面行业增长空间大,另一方面企业在充分竞争中产生的竞争优势具有持续性。

  李云峰指出,大消费行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不大,行业基本处于充分竞争状态,具备竞争力的企业会显现出良好的扩张能力和盈利能力。网络电子消费、医药消费、金融消费、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交通物流等等,都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的行业,这些行业中一定会不断出现令人尊敬的优秀企业。

  汇丰晋信基金则认为,银行再融资启动、券商进军支付系统、地产限购松动、基建投资再度加码等一系列消息,对高举“智慧城市”大旗的产业转型投资主线造成一定的冲击,不排除短期内会带动周期类品种大面积逆袭。证券时报记者 吴昊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