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恒天然“毒奶粉”是“乌龙”?

2013年08月29日 13:36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恒天然毒奶粉”事件28日上演“神转折”: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当天宣布,经多次重新检测发现,恒天然乳清蛋白粉里所含的细菌并非可能致毒的肉毒杆菌,而是与之相似、一般不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梭状芽孢杆菌(又称生孢梭菌)。

  195次检测未发现肉毒杆菌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负责食品安全的代理局长斯科特·加拉赫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该部门组织专家在新西兰和美国的多家实验室进行了195次检测,结果表明,此前在恒天然产品中发现的细菌并非肉毒杆菌,而是与之相似的梭状芽孢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不会像肉毒杆菌那样产生会致人中毒的肉毒素。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说,还未曾有过由梭状芽孢杆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报告,但如果这种细菌的某些菌株含量过高,可能导致食物腐坏。

  加拉赫说,恒天然的客户有理由继续对其生产浓缩乳清蛋白工厂的卫生状况表示关注。

  据介绍,今年3月恒天然在澳大利亚对其产品进行检测时发现其中含有细菌,但当时并不能确定是否为肉毒杆菌,相关产品被追溯到去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其后,受恒天然委托,新西兰农业研究机构AgResearch对相关产品开展了进一步检测,并于7月31日报告说浓缩乳清蛋白中含有肉毒杆菌。

  应建立高质量检测体系

  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当天在位于奥克兰的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得知最新调查结果后感到松了一口气。他表示,恒天然当初召回产品是正确的举措,公司仍在进行内部调查。

  应恒天然的请求,新西兰股票交易所当天停止其股票交易。

  此前出具检测报告的研究机构AgResearch当天没有对初级产业部的调查结果发表评论。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曾于8月3日宣布,恒天然旗下工厂生产的约38吨浓缩乳清蛋白粉被检测出含有肉毒杆菌毒素,这些乳清蛋白粉作为原料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饮料等产品,已有部分出口至中国等海外市场。事件发生后,相关奶粉产品在多国被下架和召回,新西兰政府也成立了一个部长级调查委员会来彻查此事。

  新西兰绿党28日表示,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不到一个月就得出了检测结果,而恒天然当初花了3个多月才得出一个现在看来并不正确的检测结果,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和恒天然都需要认真审视这一事件。

  新西兰最大在野党工党当天发表声明说,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新西兰“干净、绿色”的声誉,如果新西兰想要成为世界优质产品的出口国,就需要建立起高质量的检测体系。

  相关

  新闻

  多美滋称相关产品安全

  上海市质监局确认未检出肉毒杆菌和肉毒素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曾洁)恒天然乳粉“肉毒杆菌”污染事件有了最新进展。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于昨日发布公告称,未在恒天然原料中检出肉毒杆菌和肉毒毒素,恒天然乳粉是多美滋的奶源。多美滋公司昨日也发出声明称,中国和新西兰官方检测均确认多美滋产品安全。

  记者获悉,27日,中国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对多美滋预防性召回的14个批次产品相同的检测结果。上海质监局新闻发言人沈伟民在27日介绍,质监局在事件发生后就对多美滋采样送到权威实验室进行检测。经过法定的15-20天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批次产品均未检出肉毒杆菌和肉毒毒素。

  焦点

  科普

  肉毒杆菌 生孢梭菌 傻傻分不清

  新西兰官方28日称,恒天然乳清蛋白粉里所含的细菌并不是肉毒杆菌,而是与之相似的梭状芽孢杆菌(又称生孢梭菌)。

  普通消费者不禁会问:这也能弄错?生孢梭菌又是一种什么菌?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微生物学专家苏西·怀尔斯对媒体介绍说,生孢梭菌实际上是不产生毒素的肉毒杆菌分离菌,“也就是说,这两种菌(肉毒杆菌和生孢梭菌)几乎是一样的,唯一区别在于是否含有负责编码生成肉毒素的基因。”如果含量过高,生孢梭菌也有可能导致食物腐坏。

  这位专家介绍说,检测微生物污染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分离出菌株进行培养,然后进行相应的生物化学试验确定菌种;或者也可以通过寻找微生物中特定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来确定菌种。但对于肉毒杆菌和生孢梭菌来说,这两种检测法根本无法分辨。

  此前,肉毒杆菌一词曾引起消费者对恒天然产品的极大恐慌。实际上,真正有毒的不是肉毒杆菌本身,而是它在厌氧环境中产生的肉毒素(又称肉毒毒素)。肉毒素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物质,不到1微克就可以致人死亡。也正因如此,恒天然这起食品安全事件迅速引起全球关注。(新华社)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