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RQFII进一步开放 香港中资基金日子不好过

2013年08月29日 15:52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进一步开放,然而,面对媒体大声赞好“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加快,A股引入活水”,在港中资机构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在大部分中资基金或资产管理公司看来,RQFII的快速发展实际上将是对他们生存空间的进一步蚕食。

  自2007年以来,中资基金进驻香港已有近6年的时间,目前发展依然举步维艰,当曾经为中资机构独享的RQFII扩大到与各类外资机构共享时,中资基金的危机感日益加重。在此情况下,近日,香港中资基金协会因而发起了联合上书国家外汇局,要求暂缓RQFII对于外资的审批。

  香港中资基金业究竟面临什么样的危机呢?

  目前,在港各大中资机构正在积极申请额度以及筹备各类产品,但是,即使在国家对于RQFII产品放开设限后,各中资公司的产品依然还是围绕被动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债券基金以及私募基金进行。据市场人士透露,这主要是为了绕开“渠道不能自主”这一困境。

  目前,中资基金销售面向零售客户的主动型管理公募基金产品需要通过外资银行,而其中汇丰以及恒生就已经垄断了基金零售渠道的70%份额。对于券商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渠道销售,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祠明表示,这是传统遗留下来的投资习惯,券商的客户大多喜欢短期投资,而银行的客户大多是稳健以及长线投资者。此外,渠道费用高昂,目前通过外资银行销售的产品需要支付其管理费的一半,大多RQFII产品的管理费用为1%左右,即需要支付接近0.5%给到渠道方,在如此高成本下,大多中资基金在其发行的RQFII产品上入不敷出。

  而在外资主导销售渠道下,业内人士因此担忧,如果未来汇丰以及恒生开发自己的产品,或将不再愿意销售中资机构的产品,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两地基金互认实施后,中资基金的生存状况将会更加恶劣。

  近月来,多家外资机构获得了RQFII的资格,包括汇丰银行、恒生银行以及东亚银行,其中,恒生银行的全资附属公司恒生投资管理公司在上个月申请了10亿元人民币的RQFII额度。

  资深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港中资资产管理公司还是个婴儿,还不具备与外资直接抗衡的能力,这一阶段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国家应该在其未来成长起来以后,才逐步开放市场给外资,从而保护本土基金行业的发展。

  中银国际英国保城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谢涌海则认为,中国证监会设立RQFII这一制度的初衷在于加快资本项目下的开放,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不是专门服务于中资机构。中资基金公司不应过度依赖政策扶持,而要在危难中寻求机会,建立全面的销售渠道以及优秀销售团队,并加强产品创新。  证券时报记者 徐欢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