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维通信:快速扩张阵痛不会持续太久

2013年10月09日 13:33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信维通信正在经历着快速扩张所带来的短期阵痛。昨日公司发布公告称,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约为4550万~505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11.02%~334.21%。对此,公司董事长彭浩表示,目前公司仍然处在产业扩张的整合期,但成长之痛不会持续太久。

  彭浩称,随着公司切入国际一线品牌客户步伐加快、整体研发技术实力提升、系统和流程再造图谱日趋清晰,实际上公司核心的产业竞争优势正在聚集,这将为公司在近两年的行业洗牌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相信业绩拐点或将于明年显现。

  国际化布局达预期

  2012年,信维通信以1.98亿元收购了北京莱尔德,虽然该企业的亏损拖累了信维通信的整体业绩,但彭浩认为通过此项收购获得海外一线品牌客户供应商资质的战略意义比短期业绩来得更为重要。

  彭浩表示:“中国企业要取得像索尼、诺基亚、微软、摩托罗拉这样的国际大客户的供应商资质很难,从取得供应商资质到普通供应商,再到核心供应商,没有两到三年的时间是走不完的。通过此次收购,信维通信直接承接了北京莱尔德的相应资质,从而实现了对国际市场全面快速的切入。”

  华创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北京莱尔德是进入全球高端客户群的“入场券”。事实上,自收购北京莱尔德完成后,信维通信在较短的时期内,凭借着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增强,公司逐步进入三星和亚马逊等现有大客户核心供应商的位置,此外公司还拥有了苹果、微软、索尼等大客户供应商资质,并建立了全球服务中心。

  另据公司上下游客户透露,信维通信未来1~2年会成为几家一线品牌客户的核心供应商,未来几年的市场业务将呈现几何式的增长。例如,明年三星、索尼、苹果等会分别给公司带来2000万~4000万美元不等的销售额。经过长达一年的研发周期,公司为这些一线品牌的部分机型研发的产品,将在明年一、二季度逐步实现批量生产。

  之所以能快速切入国际一线品牌客户,既离不开莱尔德几十年来的技术沉淀,也受益于信维通信近年来持续不断地研发投入。

  彭浩称,近几年公司在前沿技术上的投资额占当年销售额的10%~12%,目前公司已在瑞典、美国、韩国、台湾、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研发和销售中心,今年还将加大在美洲和韩国的研发中心投入,而在全球各地设立研发中心的意义还在于更好地与当地客户进行技术对接和技术服务,提升信维通信在客户中的竞争优势。

  “我们去年收购北京莱尔德时,既定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就已经完成,虽然未来还有着很多不确定性,但未来我们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坚定。”彭浩说。

  行业洗牌加剧

  不可否认,信维通信2013年前三个季度的营业收入水平在持续增长,而净利润下滑幅度却较大,并且产品的毛利率水平也有所下降,这无疑意味着公司自身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有所减弱。

  谈及原因,彭浩认为主要是自今年二季度开始,行业竞争对手的大幅度降价进一步加快了行业洗牌的速度,同时也进一步压缩了公司产品的毛利率。不过,他也表示,大幅降价、恶性竞争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竞争对手最终将以收益为导向进行考核。

  据了解,信维通信的竞争对手也是行业内的巨头企业,它们产品降价幅度直达20%~50%,这直接导致业内其他厂家毛利率下降。对此公司一方面被动应战,另一方面公司也开展了产品结构性调整,例如将资源向毛利率较高的产品倾斜,此外在竞争对手之外的领域,公司加大了开拓力度。

  彭浩认为,虽然经历了这次猛烈的价格战,但公司在行业内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以三星为例,2012年该公司的天线采购量为30亿元,2013年估计全年采购量为50亿元,只要我们技术与服务能够紧贴客户,三星庞大并且增长迅猛的市场份额,即使拿到1/10的市场份额也是可以协助信维做大做强的。”彭浩说。

  在谈及未来一年的经营目标时,彭浩表示,“2013年是信维通信进行国际化战略部署及公司产业整合最艰难的一年。公司持续的研发、销售投入,使新增一线品牌厂商的研发成果陆续批量生产,公司的销售额将有望持续增长;北京莱尔德(信维创科)也将复苏,逐步实现客户产品量产,产生实际经济效益,达到正常经营运作;公司完成北京、深圳两地的最终整合,使各项费用指标达到正常水平,呈现合力。因此,公司对完成2014年的股权激励目标(营业收入达到8个亿、净利润为5200万元)充满信心”。黄丽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