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力远全国最大规模镍氢电池项目投产 临双重挑战

2013年10月30日 11:3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10月28日,科力远(600478,SH)长沙工厂号称全球最先进的镍氢电池生产线宣布正式投产。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镍氢汽车动力电池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该项目于2012年3月投建,总投资4.5亿元,初期设计年产6万套。

  然而,资本市场似乎对这一利好消息并不买账。截至昨日(10月29日)收盘,科力远股价大跌8.79%,盘中一度跌停。

  “从消息面和公司生产经营上,我们不愿看到二级市场这样的反应。”科力远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尽管如此,公司仍认为当下是发展混合动力车的好时机。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则表示,缺乏政策支持及锂电池发展迅猛的挑战,科力远主推的镍氢电池将面临重大考验。

  动力混合时代已至?

  早在2011年1月,科力远借助反垄断契机,以4000万元的低价完成对日本松下旗下的汽车动力电池工厂湘南工厂的全资收购。在完成收购1年后的2012年3月,科力远开始该生产线建设,并对外称之为“中国首条镍氢汽车动力电池全自动生产线”,其意在实现镍氢电池的完全国产化。

  “我们的技术在全球都将是领先的。”前述科力远董秘办人士称,公司新投产项目将使其镍氢电池成本下降30%~50%,公司已成为长安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动力独家供应商,后者新车将于下月下线。

  科力远今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99亿元,同比下滑三成,净利润为820万元。另据2012年半年报,科力远业务重心之一的贸易业务营收同比大减52.82%。公司对此表示,系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结果,为控制市场风险有意压缩了贸易业务。显然,科力远押宝镍氢电池、寄希望该业务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公司转型的意图明显。

  “我们认为现在是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的难得好时机,作为镍氢电池动力供应商,我们机会很大。”上述科力远董秘办人士所指的好时机来自2020年之前的油耗限制压力。

  据悉,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对汽车制造商的平均燃料消耗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标准和时间节点。按照要求,到2015年,国内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将由现在的7.38升/100公里降至6.9升/100公里,2020年将降至5升/100公里。

  “只有7年的时间,汽车制造商的压力很大,在纯电动汽车安全性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动力混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上述科力远董秘办人士表示。

  面临政策、市场双重挑战

  然而,梳理当下混合动力汽车及镍氢电池的尴尬现状,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令人意外。作为蓄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镍氢电池曾被寄予厚望,但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却未达到预期。

  沈宏文表示,混合动力是传统油耗及电力的结合品,是传统汽车向纯电动汽车的过渡品。随着储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混合动力的成长空间被大幅挤压。另外,由于我国推广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新一轮的补贴政策便将混合动力排除在外,仅将推广重心放在纯电动汽车领域。

  尽管如此,科力远还是将公司战略押宝其中。上述科力远董秘办人士表示,不管有没有政策支持,公司更依仗市场表现。“2014年设计产能6万套,我们是根据市场状况来定的。”

  据沈宏文介绍,国产混合动力车镍氢电池价格一般在3万元/套左右,而进口优质电池价格约8万元/套,电池价格占整个汽车价格的比例高达20%。随着国内镍氢电池产量的增加,产品价格随之大幅下降,产销状况或有一定好转,这也是科力远力推镍氢电池的关键原因。但沈宏文提醒道,当前锂电池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与镍氢电池势必将展开激烈的竞争,科力远将面临来自政策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