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券商资产证券化创新提速 或撬动万亿市场

2013年11月22日 07:3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由试点转为常规业务之后,券商申报专项资管计划热情高涨,多个创新项目进入审批流程。业内人士估计,市场潜在规模可达万亿级别,有望为证券行业增加至少数百亿的年收入,激发券商参与的热情。但由于竞争激烈、业务自身问题制约,券商真正从中分羹并非易事,各种瓶颈因素仍待破解。

  创新提速 参与券商扩容

  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经成为券商开拓业务的重要内容。多家券商在积极探索以小额贷款公司信贷资产、公共设施收费权、基建项目政府回购应收账款等为基础资产的各类资产证券化项目。

  近期券商申报的专项资管项目明显加速,上周再新增四个项目。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开数据,上周共有国金证券、信达证券、广发证券和万联证券4家券商提交了项目申请,分别是“洛阳市市政养护”专项资管计划、“唐山市东出口路桥收费”专项资管项目、“中行租赁资产支持收益”专项资管项目、“新北热电供暖收费”专项资产证券化项目。另外,齐鲁证券申报的“国泰一期”项目上周正式被证监会受理。

  证监会此前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时透露,累计核准430亿元券商资产证券化项目,已经成功推出15单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其基础资产既包括债券、收益权等企业资产,也包括小额信贷公司的信贷资产;涉及的行业包括电信、电力、基础设施、文化娱乐、租赁、小额信贷等;服务的企业既包括大型国有企业,也包括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

  据了解,目前券商专项资管计划主要模式有:地方下属的公共事业企业以收费现金流收入(自来水、道路收费、天然气收费)等做支撑,发行证券化产品;为地方政府垫资做BT项目的建筑企业,以BT回购权(政府回购项目后,建筑企业拥有现金流)做支撑,发行证券化产品,一般企业以营收现金流做支撑,发行证券化产品。

  此外,对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进行探索,如东证资管-阿里巴巴1号至10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是基于小额贷款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根据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该专项计划资产支持证券分为优先级、次优级和次级资产支持证券,三者比例大致为75%:15%:10%。其中,优先级、次优先级份额面向合格投资者发行;次级份额全部由阿里小微旗下阿里小贷持有。同时,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通过深交所上市交易。据最新披露显示,两家证券公司日前上报融出资金债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申请,拟以融资融券业务中融资部分债权作为基础资产,设立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

  万亿市场逐步开启

  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券商资产证券化始终处于试点阶段。我国曾于2005年8月启动了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此后暂停较长时间,又于2012年重启。在此阶段,以专项资管计划为载体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仅允许以企业债权和资产收益权为基础资产发行产品,且计划要求“逐项审批”,基础资产范围狭小,产品规模偏小,发行过程繁琐。

  今年3月证监会正式发布《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对相关业务全面松绑,如扩大基础资产、增加流动性、缩短审核周期,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由试点转为常规业务。

  比照欧美市场,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潜在规模令人期待。2011年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为1.7万亿美元,2012年欧洲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去年在上海调研期间提出:“一个是以企业资产为基础的ABS,一个是我们数十万亿的房地产、不动产基金、信贷资产证券化,这块领域加起来,大概有100万亿。”

  光大证券称,未来以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为主体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将面对超过5万亿的市场空间。

  券商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获得两类收入,一是承销费和管理费等直接收入,二是做市收入和自营投资收益等间接收入。招商证券预计,假设资产证券化规模占我国GDP比重提升至1%,按1.5%的管理费测算,仅管理费一项即可为行业带来约78亿元收入,增厚行业6%的收入。

  中信建投测算,资产证券化给券商带来的承销费收入有望达83.09亿至332.37亿元,按2012年行业总收入1294.71亿元计,收入贡献度为6.42%-25.67%。

  “掘金”非易事

  万亿市场看起来诱人,但真正从“大餐”中分到一杯羹并非易事。

  一方面是券商之间的较量。分析人士认为,资产证券化的项目在各投行间竞争激烈,找到安全的项目不容易,实际操作很麻烦,大型券商如中金、中信等机会更大。中信建投测算,上市券商中,中信证券、方正证券、山西证券、宏源证券、国海证券、西南证券、太平洋等公司的受益度较高。

  另一方面是券商与银行等主体的较量。相比于存量巨大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券商在企业资产证券化上更有优势,而且在产品的设计、承销和二级市场流通方面得天独厚。不过目前以券商为主导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诸多难题尚待破解。

  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法律体系相对薄弱,没有出台更高层级的法律规章,会计、税收、信息披露等方面没有完善的配套规定,无法完全满足企业资产证券化未来发展需要。招商证券有关人士担忧,当前资产证券化产品受制于交易平台的限制,流动性溢价较高,融资成本比传统债务融资工具高,考虑到账户资金沉淀的成本,综合成本甚至高于银行贷款。

  业内人士认为,资产证券化产品应探索多元化信用增级方式、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适度创新,增强产品的深度和广度。建议引入基础资产循环结构设计、设计回购、回售选择权条款、引入利率互换机制等逐步完善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发行环节。  记者 毛万熙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