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长城证券:超跌虽接近尾声 反弹仍难判高度

2013年12月23日 13:1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每年临近岁末,市场就会遭遇一次资金压力的测试。虽然去年并未上演钱荒,但今年却双倍奉还,一次于年中6月19日上演,另一次于年末12月19日再度上演。钱荒虽然是某个时间段市场利率的短期飙升,但是对股市的冲击依然较大。从市场表现看,建行、中信银行等多只权重股周五尾市出现了急速暴跌,应该理解为短期平仓。笔者认为,多重因素导致A股暗淡收官,但是最坏的时刻即将过去,技术反弹有望在元旦后展开。

  应该说,钱荒终有结束之日,紧平衡的状态仍将持续。自12月中下旬开始,投资者担心的钱荒还是发生了,12月20日银行间又迎来新一轮利率冲高,质押式回购隔夜升至9.9%,开盘利率3.63%,暴涨627个基点;14天期利率也冲上12%的高位。虽然央行再度出手干预,但并未从根本上缓解钱紧的状况,股市、债市乃至实体经济领域都在喊缺钱。

  中国式的钱荒有其特有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资金回流银行体系的压力。年终岁末,银行面临着存贷比的巨大考核压力,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银行的存款搬家已经多数搬走而少数搬回的状态。为了应对考核压力,银行依然不遗余力利用各种手段吸收储蓄,各个市场的资金争夺战愈演愈烈。不仅如此,当地时间12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每月购债规模缩减100亿美元,表明其在退出经济刺激计划的第一只靴子落地。虽然美联储采取了渐进式退出减少对市场的冲击,但是依然增加了投资者对资金回流美国的担忧。当然,如果钱荒仅仅发生在半年或者年终这几个时间点,对市场的影响倒还属于短期的。我们预测,为了防止通胀压力,央行的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紧平衡的基调。当然,短期利率飙升严重损害了实体经济,央行会在利率大幅上升的时刻适度放水,但是明年乃至未来货币政策依然会维持紧平衡的格局,股市以及债市都要学会过紧日子,因此流动性层面不支持牛市的到来。

  需要指出的是,新股IPO重启之后的市场前景不明,部分投资者也需要减仓应对潜在风险。停摆超过一年多的新股IPO即将重启,虽然管理层推出了新股市值配售、优先股试点等多项措施,但是新股重启到底对市场影响几何还有待确定。从目前的市场情绪来看,很多投资者已经开始积极备战新股,重要的举措就是减仓进而预留现金“打新”。在中国投资者喜欢炒新股的喜新厌旧行为并非单纯的投机行为,投资者偏爱新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新股上市后的潜在空间较大,股价弹性也很大,因而特别受到短线投资者的追捧。而为了防止新股定价过高、上市首日涨幅过大,监管部门也出台了多项措施抑制新股的短期暴炒,但是依然难以从根本上浇灭投资者对新股的偏爱。鉴于未来新股将实现批量上市,势必会对现有老股造成冲击,不仅对原有的估值体系有影响,也会影响原有的配置。举例说明,如果腾讯在A股上市,势必会有大量资金从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流出去追捧腾讯。当然,新股上市后如果表现出色,也会活跃市场气氛,吸引场外资金参与。显著的关键问题是新股IPO的发行节奏如何,如果有超过500只新股上市,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其对市场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投资者期待的牛市将无法实现。

  而从新年前后市场运行趋势看,我们维持短期不悲观、中期不乐观的看法。资金面最紧张的时刻即将过去,大盘暴跌后随时可能迎来技术反弹,2000点或将是本轮下跌的低点;不过投资者对反弹也不要寄予过高的期望。创业板指数近期表现相对抗跌,但是如果新股IPO有较多的创业板个股集中上市,也会对原有品种造成冲击,投资者不得不防。仓位方面,建议投资者半仓操作,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

  投资策略上,投资者可以适当布局挖坑后的个股反弹机会。近期年报大幕即将拉开,年报机会与风险并存,投资者可适当配置家电、汽车、医药等业绩稳定品种,而对钢铁、有色、煤炭等周期股仍然需求防范年报风险。主题投资方面,建议依然从弹性的角度考虑选取强势板块。近期生态农业、国防军工、信息安全等政策受益板块普遍也都经历了一轮较深幅度调整,短线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长城证券 张勇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