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谊兄弟股价大跌后大涨 “观影炒股”模式遭拷问

2013年12月23日 14:2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上周五(12月20日),华谊兄弟(300027,收盘价30.43元)宣布电影《私人订制》上映首日拿下8400万元票房,创下华语片票房纪录;上周六,公司总裁王忠磊表示,该片单日票房已过亿元大关。同时,公司方面对“烂片说”予以了反击,认为“个体观众”并不代表所有观众的看法。

  对于邀请机构投资者观看首映被质疑涉嫌信披违规,华谊兄弟表示,这符合行业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过证监会对此表示已“关注”,将会跟进;律师则表示,希望出台行业细则予以界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尽管华谊兄弟股价在暴跌后强势反弹,但股价的剧烈波动也意味着在2013年大行其道的“观影炒股”投资模式,面临极大的考验。

  《私人订制》首日破纪录/

  12月20日中午,华谊兄弟公布了《私人订制》首日的票房,自18日22点公映之后,该片26个小时内取得了约8400万元的票房,打破了由《西游降魔篇》保持的华语片首日票房纪录。据公司总裁王忠磊微博透露,上周六《私人订制》单日票房过亿元,再破《西游降魔篇》纪录。

  面对充斥市场的 “烂片说”,上周五华谊兄弟表示,放映现场各界观众对影片反应积极,首映活动中个体观众的观影感受不代表公映期间所有观众的观影感受。

  同时,公司也通过官方微博予以了回击,文章摘用了十位券商分析师的观点力挺《私人订制》,认为其票房依然值得期待。

  但在时光网、豆瓣网上,对《私人订制》的口碑依然无太大改观,评分分别为5.9分、5.3分,显著低于本月上映的其他热门电影。

  为什么影迷的口碑差,票房还是创纪录呢?

  中投顾问传媒研究员蔡灵对记者表示,一部电影的口碑和票房并不一定成正比,像《小时代》、《富春山居图》上映时口碑也不理想,但最终票房成绩也还不错。同时,贺岁档上映的电影中,《私人订制》的题材与贺岁档是最为契合的,排片率也较高,因此带来了破纪录的票房。

  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认为,从商业投资看,作为《私人订制》的投资方,华谊兄弟这次肯定是成功的,仅凭借影片广告植入和其他衍生品就可能已经实现盈利。在史上最高排片率的影响下,该片很可能会创下单片票房最高纪录。

  据悉,首映日《私人订制》占据了影院的半壁江山。根据全国主流院线的统计数据,该片在全国20个大中城市的排片率高达50.33%,观众选择并不多。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私人订制》票房有虚高之嫌。

  证监会关注信披问题/

  由于邀请了多位机构投资者提前一日观看了《私人订制》首映,在口碑不佳的影响下,华谊兄弟18、19日两天连续大跌,其中18日甚至跌停。对此有观点认为,机构投资者由于先获得影片的全部内容,他们有可能利用这些消息在这两天提前套现离场,因此华谊兄弟这一行为涉嫌信披违规甚至内幕交易。

  对于上述质疑,华谊兄弟也在20日通过公告进行了解释。

  公司表示:“影片与观众见面前举办各类型试映活动为行业惯例,也是公司多年来的常规经营活动之一,这种活动符合行业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上海东方剑桥律师事务所吴立骏律师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每个行业的信息披露都有一定的行业特性,在没有细分行业披露准则的情况下,华谊兄弟是否信披违规难以判断。

  “电影是否好看是主观判断,并不是客观事实,所以不能说华谊兄弟一定违规。不过,影视行业比较特殊,建议证监会需要出台细则,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因为对中小股民来讲确实存在信息披露先后的不公平现象。”吴立骏表示。

  针对在影片公映前先行组织机构试观看影片可能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的问题,20日下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证监会已经关注到相应的情况,这是资本市场的新情况、新问题,监管部门将进一步跟进,进行了解和研究。

  券商:影视业将告别“炒票房”

  在国产电影在票房频频创出新高的背景下,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也紧随票房而动。1年前 《泰囧》上映并大卖,光线传媒的股价在今年涨了6倍以上;《致青春》上映后一月内,其股价累计上涨了29.96%。去年年底,华谊兄弟投拍的《一九四二》上映当日,公司股价惨遭跌停。

  正是看到股价与票房息息相关,A股市场也随之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投资模式——观影炒股,投资者乐此不疲。但这种模式并非完全奏效,《私人订制》就是其中一例。

  尽管《私人订制》创下了华语片首日票房纪录,且20日股价在大盘大幅下挫的情况下逆势大涨4.93%;但从首映次日起,其股价三日累计跌幅还是高达10.85%。安信证券近日就指出,2014年中国影视行业将告别炒票房,进入拼格局的新阶段。

  不过分析师蔡灵则认为,“观影炒股”的模式依然会持续下去,首映口碑不佳机构大举卖出便是这一模式的最好解读,20日中午公告票房成绩之后华谊兄弟下午领涨传媒板块也是证明,但投资者也会从这次的经历中学到一些经验,不会过多地关注电影的口碑。

  尽管口碑不一定和票房成正比,但部分业界人士担忧的是,华谊兄弟“冯小刚+葛优”这个黄金组合的品牌影响力还能强势多久?

  “这部作品对冯小刚和葛优二人的品牌号召力肯定是有消耗的。华谊在影视板块需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不能光依靠名导的品牌,要在剧本创作和新导演培养上花更大功夫。”彭侃认为。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