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基金年底拼规模 货基主沉浮

2013年12月23日 14:5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接近年末收官,整个基金行业都在忙着清算,清算“得”,也清算“失”。

  回顾基金行业这一年,有的基金公司在规模排名战中败下阵来,如中银、大成和建信,有的则迎头赶上,如上投摩根、华安和汇添富。然而,落败者岂能心甘,一场年末争夺战正在悄悄展开。

  天弘基金凭借着“余额宝”成功实现了“屌丝的逆袭”,也因此成为本年度最闪亮的黑马。然而这只是个开始,当各大基金公司纷纷向货基市场挺进后,该领域的争夺也变得空前激烈。谁是2013年的大赢家?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每经记者 董华

  排名大变脸 基金决战新品发行

  今年,天弘基金在规模上的“逆袭”无疑是全年最大的一个亮点。

  不过,由于第三季度,前十基金公司座次变化巨大,易方达从第二被挤到了第四 (相较于去年年底,下同),上投摩根、华安和汇添富上位,而中银、大成和建信则被挤出了前十。“恩怨情仇”交织之下,年底的基金公司规模排名战势必要比往年更具看点。

  那么,到底哪些基金会是今年规模战中的大赢家呢?

  规模排名战硝烟再起/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底,华夏基金以2446.2亿元的资产规模名列第一,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南方基金从2012年底的第四名跻身亚军宝座,嘉实基金紧随其后。易方达则从第二被挤到了第四。工银瑞信、广发和博时分别位列第五、第六和第七。

  和去年底相比,第八到第十名的基金公司全部发生变化,去年底第八名至第十名的中银、大成和建信均退出前十,分别由上投摩根、华安和汇添富取而代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上投摩根的“上位”是由于其明星产品(上投摩根新兴动力)持续优异的业绩,替公司“吸金”不少,排名上从去年的第十六名提升到第八;而汇添富则是因为在产品发行上发力,截至第三季度末,汇添富共发行了12只产品,名次也从去年的第十五名提升到第十。

  另外,天弘基金靠着“余额宝”迅速增长的规模跻身第十六名,其基金规模增长至648.10亿元,成为截至三季度末所有基金公司中规模增幅最大的公司。

  如今,2013年已经接近尾声,经过三季度的排名震荡之后,各家基金公司又会有一些什么新的动向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四季度(截至12月20日),广发基金新发了6只产品,首发规模合计24.78亿元;汇添富新发5只产品,首发规模达到19.82亿元;嘉实基金新发4只产品,首发规模合计56.79亿元;景顺长城新发6只产品,首发规模为27.1亿元;农银汇理新发2只产品,首发规模为58.82亿元;易方达发行4只产品,首发规模为22.48亿元;中银基金新发3只产品,首发规模为43.44亿元。另外,华安基金发了3只产品,首发规模达到18亿元;上投摩根新发了2只产品,首发规模达到16.69亿元。

  从中可以看出,中银基金对于在今年三季度的规模排行中被挤出前十名是“心有不甘”。而刚挤进前十的汇添富,虽然产品发行数量较中银多出两只,但首发规模却较对方少了23.62亿元。临近年关,两者之间的前十争夺战恐怕会惨烈异常。

  另外,虽然像广发基金这样的公司三季度在座次上没有变化(排名第六),但是从其新产品的发行情况来看,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其明显也是不敢稍有懈怠。

  还有之前依靠余额宝成功“逆袭”的天弘基金,虽然在第四季度没有发行新产品,但有传闻称余额宝规模已经突破1800亿元,这为基金2013年的规模排名战无疑增加了一大变数。

  冲关阶段货基重要性凸显/

  每年年底,也是各大基金公司冲量冲规模的时候。

  原有的前十基金公司为了守住名次不惜一切代价,被挤出的基金公司为了再次回归和新晋的基金公司为了排名“打得你死我活”。

  而每年的12月份,也是各大基金公司冲规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货币基金就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因为它的冲量成本是最低的。按照以往的经验,银行、券商等机构的“帮忙资金”是冲量的关键。但是今年以来,市场资金面一直比较紧张,“帮忙资金”难找,且成本也在一直攀升。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为了一时的排名而付出这样的代价到底值不值,也越来越令人深思。

  然而,留给基金公司思考的时间不多,因为排名战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关”阶段。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国基金业协会了解到,货币基金规模继10月增长860亿元之后,11月再度增长577亿,总规模达到6331亿元。并且自四季度以来,市场上近八成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4%。这为各基金公司找到了说服自己为排名战而“大打出手”的理由。

  在市场资金面偏紧的背景之下,货币基金的营销已经成为基金公司今年年底拉拢市场资金,抢占市场份额的最主要手段。

  事实上,汇添富基金日前发行的“全额宝”,就正是基于年底冲量这样的布局。这也是汇添富发行的第二只纯电商货币基金。据了解,该基金在短短的30个小时内,募集规模就达到了5.85亿元。

  此外,嘉实旗下的嘉实活期宝货币基金近日开通了 “即时付”服务。据了解,该服务是嘉实基金向投资者提供的增值服务,投资者通过“即时付”可以将所持基金份额抵押给嘉实基金从而即时取得对应的现金金额。这无疑增加了嘉实该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另外,嘉实基金还联手 “百度金融中心——理财平台”于12月20日发售“百发”,将目标锁定为年末银行1月期协议存款,并首创“团购金融”模式,理财门槛仅为1元起。

  与此同时,多家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都在近日打开了大额申购。比如长盛货币和广发货币就相继宣布恢复大额申购、大额定投。

  货基战争 天弘成最大赢家

  2013年,余额宝搅动了整个市场的神经,近期更是有市场传闻称其规模已经超过了1800亿元。

  于是,货基战争打响了,货基成为了今年新产品发行市场上的主力军。

  但不管这场货基战争最终胜负几何,在2013年,天弘基金都是毫无疑问的最大赢家。

  天弘增利宝胜出

  相较于2012年银行系基金的强势,2013年的基金发行市场有了新的突破。

  年初,短期理财产品依旧是市场的主力,但5月29日天弘增利宝的横空出世,迅速打破了这一格局。该产品一上线就引起了市场骚动,截至6月18日,上线支付宝仅仅6天之后,其客户数就达到了100万;截至2013年11月14日,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规模突破1000亿元,开户数超过2900万户,已成为国内基金史上首只突破千亿关口的基金。目前,更是有传闻称天弘增利宝规模已经突破了1800亿元大关。

  之前没有人能够想到,当市场和互联网衔接起来的时候,竟然能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此后,各家基金公司开始纷纷找机会和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诸如腾讯、东方财富网等互联网公司瞬间成了基金公司眼中的香饽饽。之后,各种类余额宝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市场中。但令人遗憾的是,天弘式的奇迹至今并没有能够再度出现。

  但是,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基金公司货基战争序幕的拉开。

  各大基金公司纷纷加入到了货币基金的发行大潮之中,诸如民生加银民生现金宝、广发基金广发现金宝场内货币A、汇添富全额宝、嘉实基金嘉实活期宝货币等产品接连涌现。

  而伴随着市场资金面的收紧,货币基金也迎来了收益率的黄金时段,天弘增利宝最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就一直高于5%。这也意味着,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业绩上,天弘基金都已经依靠着这只产品而风云化龙。

  汇添富、广发成发行王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的基金产品共计达到358只 (AB份额分开算,下同),有效认购金额达到3850.93亿元。

  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2010年,全年新成立的基金仅有147只;在2011~2012年,这个数字虽然实现了较快增长,但也不过只有211只和260只。今年358只的数量,其增长率同比去年大幅提高了27.69%,此外今年另有上百只基金产品已经获批待发。

  临近年末,“发行王”的桂冠并没有如市场此前预期的那样被易方达和工银瑞信摘走。据悉,汇添富和广发今年均新发行成立了17只产品,成为当之无愧的“发行王”。而其他几大基金公司,比如易方达基金,发了14只产品,嘉实基金发了16只产品,工银瑞信发了13只产品。

  银行系首发仍然占优

  在今年的市场中,屌丝的“逆袭”的确吸引了不少眼球。但是从首发规模上来看,银行系基金的优势仍然不容小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2月20日,在今年发行的358只新产品中,认购额度最大的前十大产品依次为工银60天理财债券A、农银汇理7天理财债券A、万家14天理财债券、建信周盈安心理财债券A、南方永利1年定期开放债券(LOF)、万家岁得利定期开放债券、国泰上证5年期国债ETF、汇添富理财21天债券发起式A、浦银安盛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A和建信双月安心理财债券A等。其中,工银60天理财债券A以103.9亿元的首募规模摘得今年新产品发行规模的桂冠。

  我们可以看到,这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产品都来自于银行系基金。和其他基金公司相比,银行系基金有着难以比拟的优势。不过,相比去年,银行系在今年市场中的光芒被中小基金公司的“逆袭”给掩盖了,地位受到了撼动。

  “余额宝的成功,是基于小资金吸纳的胜利。这也给基金公司开辟了一条新路。至少可以看到,直销是行得通的。”有业内人士这样表示。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