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汇添富多线挺进房地产 巨资押宝PE投资变博彩

2013年12月27日 07: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7日讯 (记者 康博 张桔) 近日,汇添富基金公司以PE身份参股绿地集团引起行业内一阵躁动,有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投资从传统的二级市场向PE业务扩张将在人才和经验上受到考验。其次,在国家对房地产实施从紧的调控政策以及证监会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组申请的背景下,汇添富此举也受到业内的质疑。而反观旗下各基金今年的业绩,可以说并无出彩的表现。

  对此,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汇添富基金相关人员,对方表示,对于目前市场的质疑,公司不予回应。

  巨资押宝PE 汇添富激进投资惹争议

  今年以来,汇添富可谓是流年不利问题频出,先是上海几家基金公司涉嫌“老鼠仓”案件,虽然目前证监会还没有通报案件结果,但据报道,原汇添富基金经理苏竞已经被证实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随后又是汇添富系基金的独门重仓股——新南洋(600661)持续下跌,令多只旗下基金盈利受损。25日,汇添富基金公司旗下的专户产品民生—长青1号资产管理计划持股的汇源通信(000856)更是出现无量“一”字跌停,令刚于三季度进场的专户产品蒙上巨额浮亏的潜在阴影。但与这些相比,更吸引人的还是汇添富基金子公司入股绿地集团一事。

  近日,绿地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1亿股增资扩股项目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目前,这一事件终于有了结果,5家机构成为绿地集团新股东,合计耗资117.29亿元。

  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公告显示,在这5家入选机构中,除了众人熟知的鼎晖投资、平安投资等机构外,还有一家名叫宁波汇盛聚智投资合伙企业的公司,根据媒体披露,这家出资22.5亿元的宁波汇盛聚智的合伙人就是汇添富基金,汇添富也因此成为业内首家通过股权投资参与国企改制的公募基金公司。

  业内人士透露,自2012年6月20日,证监会宣布拟修改《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配套规则,拟拓宽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范围,允许开展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债权、收益权等资产以来,公募基金投资从传统的二级市场向PE/VC业务扩张的讨论就没有结束过。由于普遍认为受限于人才队伍及相关经验,公募基金进军一级市场,同时管理二级市场以及一级市场对于公募基金自身的专注度具有一定的挑战,以及其中各种的风险,使得公募基金进军一级市场一直未能有实质性突破。

  记者获悉,汇添富此前已经有多个涉及房地产的项目,包括与新华联(000620)合作开发上海虹桥商务区商业地产;携手中弘股份(000979)合作推出城镇化概念地产信托项目——“汇添富资本——中弘北京夏各庄新城项目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及推出“添富天房-债权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

  但有研究员认为,随着汇添富的“领头羊”效应,未来将有更多的基金子公司进入到房地产行业中去,而随着各路资金的不断涌入,未来这些项目的收益也将会大幅下降。

  投资变博彩 汇添富涉嫌打“擦边球”

  另一方面,从房地产企业目前的重组融资政策上看,汇添富此次行为或涉嫌打“擦边球”。

  众所周知,2010年10月15日,证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发布“落实国务院房地产调控政策,规范房地产并购重组”的通知,明确将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组申请。至今,涉房类上市公司再融资已经停滞三年。

  虽然证监会始终未公开通知暂缓受理房企的再融资申请,但从2010年二季度开始,涉房类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和重组同时处于相对停滞状态。仅在2011年放行了8家在暂缓受理通知发布前已通过审核的涉房企业重组。且证监会在进行投行业务培训时申明,对房企重组融资实施“一刀切”,即递交重组申请企业不得有任何涉房业务。

  而近期,证监会又颁布了更为严格的借壳上市条件,借壳上市标准由“趋同”提升为“等同”IPO标准。这表明,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以及涉房企业在证券市场曲线融资的途径都没有放松的迹象。

  对于汇添富基金子公司入股绿地集团一事,业内人士表示这就是基金公司子公司为银行向房地产企业贷款提供通道。据介绍,多数情况下是银行主动找上公司,房地产企业是银行已经联系好的客户,但由于监管层对银行向房地产企业贷款监控较严,所以银行被迫借道相关信托、券商和基金子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基金公司子公司似乎就是市场的一张万能牌,一些银行、信托券商并不能做的业务,全都扔到基金公司子公司,这似乎是为目前正面临瓶颈的公募基金提供出路,但这究竟是否是好的现象值得商榷,未来所要承担的风险也应该提前预防。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