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券商2014年IPO业务收入将破百亿 盈利能力迎拐点

2014年01月10日 07: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尽管北京的天气依然寒风刺骨,但在那些云集在金融街富凯大厦的投行人士看来,IPO在经历了漫长的“冰冻期”之后,暖春似乎已经到来了。德勤预计,A股2014年将有200至230家在审企业可以完成发行,总集资额约1500亿元至170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7%的费用比例计算,券商投行今年在新股首发业务上的收入将达到105亿元至119亿元,与2013年的“零”相比,可谓是一个巨大的转折。

    年初首桶金或达20亿

    “现在非常忙。”一家非上市券商的投行部门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除了已经拿到批文的项目正在进入发行程序之外,目前仍然在排队的诸多项目,也正在督促发行人补充各种无违法记录的文件、2013年全年的财务报表等等一系列文件。

    进入2014年以来,IP O正在进入“快车道”。W 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9日,今年以来已经先后有50家公司宣布启动IPO程序。数据显示,上述50家企业共计划发行股份26.14亿股,募集资金总计263.28亿元。其中,预计募集资金总量最大的依然是陕西煤业,达到了98 .33亿元。

    数据显示,在上述50家企业中,从IPO家数来看,国信证券、民生证券和广发证券是最大的赢家,其主承销的数量分别达到了6家、4家和4家,其余券商当中,海通证券、华泰联合、招商证券和中信建投也各有3家入账。但若从募集资金的金额来看,联合主承销陕西煤业的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则明显更胜一筹。

    统计数据显示,IPO暂停前的2012年,A股市场共计完成了150宗IP O,计划募集资金686.90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则为995.05亿元。在上述150宗发行中,作为保荐机构和主承销的券商共计收取了54.35亿元的承销及保荐费用。按照这个比例计算,目前已经启动IPO的50家企业中,券商有望获得20.86亿元的承销及保荐费用收入。

    不仅如此,今年一月份IPO的火热场面,很有可能是全年的一个预演。按照普华永道此前的预计,2014年A股IPO数量有望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将超过300宗,融资规模可达2500亿人民币。德勤则预计,A股2014年将有200至230家在审企业可以完成发行,总集资额约1500亿元至170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7%的费用比例计算,券商投行今年在新股首发业务上的收入将达到105亿元至119亿元,与2013年的“零”相比,可谓是一个巨大的转折。而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券商整体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达到177.44亿元,贡献了16%的营收;而在2013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下降到8.9%,这类收入甚至被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赶超,落到券商主营业务收入的第4位。

    证券业盈利能力迎来拐点

    来自证监会的最新统计数显示,截至2014年1月2日,在主板和中小板排队审核的企业中,上交所共有178家,深交所共有304家,在创业板排队候审的企业家数则达到了260家,共计有742家企业仍然在排队的通道中。按照业内的预计,一旦新股发行真正实现注册制的话,整体发行速度将大大加快,尽管可能会给二级市场带来压力,但对于券商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利好。

    民族证券预计,IPO开闸后,投行业务收入将实现同比的大幅提升,增幅将超过40%,占券商总收入的比重将达到20%。广发证券则预计,2014年投行收入受益IPO重启将显著回升。预计19家上市券商2014年可新增承销及保荐收入84亿元。相当于2012年19家上市券商合计收入的12%。华融证券则表示,IPO重启意味着新一轮较大规模的新股发行潮或将开启,券商业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行业务迎来了继续发展的时期。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根据修订后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结合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配套制定和发布8项业务制度,配套修订6项业务制度。新三板和新股IPO两箭齐发,证券业盈利能力或将迎来拐点。

    竞争格局悄然生变

    对于证券业本身来说,IPO的重启,也将改变不同券商间的盈利格局。从2012年的投行收入格局来看,前五大券商分别为国信信证券(8.63亿元)、中信证券(7 .28亿元)、平安证券(4 .34亿元)、广发证券(3.90亿元)和华泰联合证券(3.02亿元),而正是由于2012年11月以来的IPO暂停,上述券商的投行业务收入受到的影响最大,因此这次IPO的重启,对于上述券商来说,其利好程度最为重大。

    W ind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实现净利润36.97亿元,同比增长26.58%;海通证券则实现净利润36.91亿元,同比增长了51.25%。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的净利润规模差距仅为600万元,而从净利润增速来看,海通证券则遥遥领先于中信证券。而从去年第三季度单季度的财务数据来看,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分别实现净利润15.87亿元和10 .26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6 .29%和147.28%,海通证券也超过了中信证券。

    分析人士认为,在IPO开闸之后,在投行业务上具有优势的中信证券将有望重新夺回净利润排行第一的龙头宝座。实际上,此前业内就有传言称,为了弥补在投行业务尤其是在IPO业务上的短板,缩小与中信证券的差距,海通证券此前一直在筹划收购一家未上市券商———因万福生科事件而元气大伤的平安证券。

    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的上市券商中,IPO项目排队数量前五位的分别是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国金证券和华泰证券。在所有拥有保荐资格的券商当中,按照其IPO项目的初审中和落实反馈意见阶段之和计算,项目储备数量在30家以上的分别为广发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招商证券和国信证券,包括华林证券、中信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华泰联合证券、齐鲁证券和中金公司则排在第二梯队。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