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风风机收购中兴装备强强联合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1月14日 13:39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近日,南风风机股份有限公司(300004,以下简称南风股份)发布公告,将通过发行股份结合支付现金的方式,以19.2亿元的价格收购中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兴装备)100%股权。其中,公司将现金支付2.67亿元,剩余部分通过以31.47元/股的价格增发5253.98万股完成支付。同时,公司将向不超过十名其他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4亿元。

  根据公司公告,本次公司的收购标的中兴装备201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5.88亿元、1.18亿元,分别为南风股份同期的169.28%和290.56%,交易完成后,将对公司业绩将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一方面中兴装备与上市公司的主业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具有交叉的客户网络,存在一致的利益追求和高度的互补性,另一方面本次重组还能进一步完善公司的销售网络,有利于公司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南风股份近年来的发展颇具看点,传统上公司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龙头企业,尤其在国内核电风机设备领域,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70%,前几年因为福岛核泄漏事件对核电站建设的不利影响,公司核电通风设备生产受到了一定影响,但随着国家核电站建设的加快,公司的传统业务已经重新迎来加速发展的机遇。同时,公司近两年积极开拓新型产品,尤其是PM2.5处理设备和3D打印技术,为公司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后者“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被誉为最具市场潜力高端3D打印应用,一旦投入使用,下游将展开600-800亿元的市场空间,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另外,本次收购中兴装备也可以间接加快公司重型金属3D打印技术的产业化推进。公告中指出,公司在3D打印技术研发中,对金属构件母材(特种金属材料)的要求很高。而中兴装备有着多年积累下来的雄厚的特种金属材料研制技术基础,同时,中兴装备良好的客户基础有望加速上市公司重型金属3D打印技术的市场拓展进程。

  一、通风与空气处理行业龙头企业核电通风设备将重回高速发展

  (一)公司是国内通风与空气处理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深耕核电领域形成绝对竞争优势

  公司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龙头企业,主要面向核电、地铁、隧道、风电叶片、工业民用建筑五大领域。其中,目前公司在核电、地铁、公路隧道等高端产品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尤其在核电领域深耕细作,在核岛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0%,是公司传统的最强领域。

  ■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公司是行业内首家同时获得核级风机和核级风阀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公司设计开发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第二代CPR1000和第三代EPR1000核电站核岛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打破了国外对该项技术的封锁和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是国内最先掌握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核岛HVAC系统设备关键技术并和总承包经验的生产企业。

  在地铁领域,公司借助对地铁通风环境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开发出大流量、高压力、高效率、低噪音的地铁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产品,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达到同期国际领先水平,在地铁领域通风与空气处理设备的突破改变了国内地铁通风与空气处理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公司地铁领域通风与空气处理设备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地铁线路。

  在公路隧道领域,本公司率先在国内开发出公路隧道用大型动叶可调轴流风机,与普通产品相比节省耗电量约10%,并已经成功应用在世界双向最长的秦岭终南山隧道的通风系统中。

  ■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核电业务是南风股份发展的基石,公司在核岛HAVC 系统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接近70%,公司在核电领域有多年积累。尽管前两年受累于福岛核泄漏事件,国内核电站的建设进度受到一定影响,随着2013年国内核电建设的重启,预计未来3 年我国每年将有6个左右百万千瓦机组招标,随着公司台山、防城港、阳江、田湾核电项目陆续进入交货高峰期,尤其是台山核电站3.7 亿元核岛HVAC 开始集中交货,公司传统核电业务将重回高增长轨道,未来几年,公司有望持续获得大额订单为公司未来持续增长提升动力。

  另外,国家发改委2012 年发布了近万亿轨道交通规划,预计今后五年的年均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地铁风机领域也有望成为公司继核电的另一个增长动力。

  (二)PM2.5 空气净化处理设备有望成为新业绩增长点

  除传统核电、地铁等领域外,公司近年积极开拓新的增长点,与韩国PM2.5 空气处理龙头RITCO 成立合资公司(南方丽特克)处理有限空间内PM2.5空气净化问题,合资公司业务包括制造和销售有关PM2.5 空气质量控制的静电除尘设备(ESP)并提供相应的服务,该产品为有限空间内的空气净化处理设备,主要运用于公路隧道、地铁领域和民用工业建筑领域。

  合作方韩国RITCO于1991年成立,主要业务集中于系统集成,包括有关道路、铁路及隧道的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环境及工业安全和电子贸易等。据悉,RITCO于韩国隧道道路监视工程有90%市场占有率,在智能交通领域属韩国龙头公司。

  目前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地铁、隧道,还有大型建筑如机场等领域空气质量也愈发受到重视,根据去年12 月刚刚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国政府将投入超过1000 亿元,进行大气污染专项综合治理。目前我国PM2.5 空气处理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随着相关空气治理政策出台,公司作为空气净化处理设备产商将有望受益,该块业务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二、重点投资3D打印产业化项目,技术能力遥遥领先,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机遇

  (一)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用于核电、火电等高端重型装备的重型金属3D 打印技术

  公司倍受资本市场关注的项目是其用于高端重型装备的3D打印技术产业化应用项目,该项目市场空间巨大,从2011年公司增资佛山市南方增材精密重工有限公司(原名:佛山市南海南方风机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增材”),公司的3D打印项目——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产业化项目进展就一直牵动市场神经,日前公司公告其项目一期生产基地建设和设备部件采购工作已完成,电熔精密成型成套工程专用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已开始,并将于2014年2 月底完成,随后将进入试生产状态。此次公告设备安装,证明3D打印技术已经度过可行性论证阶段,全面替代传统铸锻件加工工艺的革命性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冲刺阶段,规模化生产在即,一旦成功应用,下游600-800亿市场将开启,公司的基本面将发生质变。

  传统铸锻件加工需经过铸锭熔铸-锻胚加工-模具制造-毛坯模锻-数控加工等复杂程序,需15-20 万吨重型锻造装备,工序多、周期长、成本高且材料利用率低。南风的3D打印技术将彻底改变传统的铸锻件复杂生产过程,一次成型,技术优势明显:(1)制造周期缩短70%以上;(2)制造费用降低50%以上;(3)适应于加工各种形状零件,不需模具;(4)所需设备和工艺流程简单,是世界铸锻件制造史上革命性突破。

  表1: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与传统锻造技术比较(附后)

  (二)南方增材重工股东王华明是国内激光成型技术的领军人物;该领域领先全球,具备产业化基础

  目前,南方增材重工股权结构为:南风股份持股51%、王华明持股31%。王华明教授是航空材料与结构研究部首席科学家,国内激光制造的学术带头人,北航团队领头人,在钛合金结构激光快速成型工艺、成套工艺装备及工程化的研究方面有十多年的研究经验。从媒体报道及学术文章看,王教授提出“元多相难熔金属硅化物高温,研制出迄今世界最大、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飞机大型整体钛合金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工程化成套装备,制造出中国最大的大型整体钛合金飞机主承力结构件,并通过装机评审。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飞机钛合金大型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并实现装机应用的国家。

  (三)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代表着重型金属3D 打印最尖端的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

  目前,重大型关键高性能金属构件在航空、航天、电力、石化、冶金、船舶装备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进口依赖度高。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制造技术难度大、装备要求高、材料利用率低、加工量大、工序多、周期长、成本高。大型整体关键金属构件制造技术和装备能力不足是我国飞机、核电、火电、冶金等重大工业装备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

  世界上大型铸锻件的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欧洲和中国。日本每年锻件生产量在75 万吨左右,韩国产量在90 万吨左右。国际上大型铸锻件生产制造方面处于先进水平的企业主要有日本JSW、法国克鲁索、韩国斗山重工等。中国能够提供大型铸锻件的主要企业是一重、二重和上重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国内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仍有较大差距。在技术水平方面,中国企业也有一定差距,部分大型、复杂铸锻件尚未攻关成功,只能依靠进口。关键时候还受到其对中国出口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程。在生产能力上,也无法满足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像火电设备汽轮机、发电机每年需要的转子几百根,前几年80%以上都依靠进口。这么大的市场拱手让人,其中原因既有水平不行,也有能力不足。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