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利空影响弱化 春季攻势“成长”继续领军

2014年02月10日 11:2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新年新气象,马年伊始,A股市场并未受到海外市场下跌以及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的影响,沪深两市低开高走,均实现了“开门红”,成交量显著放大。创业板更加牛气冲天,创业板指数成功突破1500点大关,再创历史新高,新年后继续领跑几大主要指数。A股市场表现如此坚强不仅超出了此前预期,也极大地鼓舞了市场信心。展望春节后走势,笔者认为在新股发行空档期,2月份A股将展开春季攻势,成长股表现仍会优于蓝筹股。

  利空影响弱化

  海外市场下跌以及国内经济数据利空影响有限,市场专注于挖掘主题投资机会,投资者情绪亢奋。

  春节长假期间,由于新兴市场货币危机升级,市场避险情绪上升,海外市场纷纷下跌,道琼斯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均大幅下挫,为A股市场节后开盘留下阴影。不仅如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公布的2014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环比回落;1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环比回落。汇丰银行公布的1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为49.5%,为6个月来首次跌破50%的荣枯线。PMI数据走弱并未导致市场对经济的过分忧虑,多数投资者仍理解为春节因素所致。

  目前投资者对于经济数据并不敏感,主要原因是投资者精力仍然集中在主题投资方面,对经济数据敏感度较低。由于主题投资热点层出不穷,投资者情绪高昂,弱化了利空因素的负面影响,马年迎来开门红。

  新股发行进入“空档期”

  2月份进入新股发行空档期,新股上市短期激励正面效果大于资金分流负面影响,市场资金适度宽松,春季行情值得期待。

  1月份市场持续下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股批量发行,导致短期资金供求失衡。进入2月份,新股发行进入空档期,打新资金回流,资金供求得到有效改善。不仅如此,由于新股发行定价偏低,导致多数上市新股连续涨停,某种程度上这也有效地提振了市场信心。

  虽然市场此前担心的新股大幅分流资金现象并未出现,但目前部分投资者仍然对钱荒心有忌惮。本周开始,公开市场将形成自然净回笼4500亿元,其中周二即将迎来首日共2笔到期逆回购,总量为3300亿元,周四除1200亿元逆回购到期,还有3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利率为6%。笔者认为,如此巨量的资金回笼势必引起央行的高度重视,央行很有可能采取相应对冲操作,以防止短期利率飙升,投资者没有必要过度担心。

  总体看,2月份资金相对宽松,为反弹行情延续提供资金支持。

  主题投资继续唱主角

  马年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指虽然全线飘红,但是涨幅差异巨大,其中创业板指数大涨2.45%,远高于上证综指0.56%的涨幅。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2013年连续疯狂上涨确实超出了多数投资者预期。笔者认为,表面看这种差异似乎非理性,背后的原因却明显来自于基本面。

  大背景依然来自于经济减速与转型。政策此前明确提出“淡化GDP考核,经济增长从重量转向重质,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的推动。”很多投资者也认为,由于受到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影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仅与新的中央政策相悖,而且财政上也难以为继,周期性行业的“寒冬”仍将继续。不仅如此,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息差收窄、地产行业投资下降,因此即使银行股、地产股静态估值明显走低也无法引起投资者的兴趣,因为投资前景实在不容乐观。

  根据以上判断,2014年依然会是成长股唱主角的局面,投资者期待的风格切换或者蓝筹股崛起目前仍看不到希望。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于主题投资:一是战略新兴产业,二是政策扶持产业。新兴产业到2014年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想象层面,其对所有行业的影响都是现实而深远的,对个别行业的影响甚至是颠覆性的。2014年的主要投资方向依然是新兴产业,由此推断创业板指数将继续领跑市场,主板市场表现仍将迟滞。从指数运行趋势看,创业板指数创新高之后上涨空间依然巨大;而上证综指反弹过程预计会较为曲折,特别是2200点一线阻力较大。

  在操作策略上,建议投资者高度关注相关政策性主题机会,如节能环保、生态农业、教育医疗、国防军工等。在新兴产业方面,继续关注文化传媒、信息安全、智能穿戴、LED、芯片制造等热门领域。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