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老"明星"齐跳水 "跷跷板"或持续弱化赚钱效应

2014年02月28日 09:4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今年2月10日以来,沪深股市频繁上演权重股脉冲反弹、中小盘股大幅跳水的“跷跷板”戏码。本周四,在中国石化、中信银行大幅上涨的同时,明星股再度大幅跳水。与此前不同的是,不少长线白马股也加入到下跌行列,显示A股跷跷板效应更趋明显。分析人士指出,推动跷跷板效应愈演愈烈的原因,包括机构仓位普遍较高、场内资金有限以及估值收敛进程启动等三大因素,在上述因素好转前,市场很难摆脱跷跷板怪圈。与之相对应,A股未来一段时间的赚钱效应也将大幅弱化。

  A股再现“恐慌”跷跷板

  “2”类股票上涨而“8”类股票下跌的跷跷板效应,最近一段时间俨然已经成为A股投资者难以摆脱的“噩梦”。本周四,恐怖跷跷板再度现身,并且给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冲击。

  昨日沪深股市整体呈现调整震荡格局。从主要指数表现看,代表权重蓝筹股的沪综指收盘上涨0.30%;中小盘股数量较多的深成指则出现了1.79%的下跌;至于近期风雨飘摇的创业板指数,则大幅下跌了3.50%,头部已经基本确立。

  从当日主要市场特征看,可以用强化版“跷跷板效应”来形容。一方面,从权重股表现看,银行、钢铁、电力、保险等权重板块全部以红盘报收,而近期权重股异动的领军品种——中国石化和中信银行,则分别大幅上涨了6.71%和4.72%,双双创出本轮反弹以来股价的阶段新高。

  但另一方面,在权重股整体强势的同时,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成长股则出现猛烈下跌。截至收盘,在379只创业板股票中,有19只个股收报跌停,跌幅超过3%的创业板股票更是多达189只。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兴产业股票跳水的同时,一些传统的明星消费股也加入到大幅下跌的队伍中,比如格力电器昨日下跌6.09%,三全食品下跌6.13%,恒瑞医药下跌7.24%,双鹭药业下跌5.56%。

  不难看出,权重股上涨带来的负面冲击,已经开始从新兴产业明星股向消费领域内的传统明星股扩散,说明近期频繁出现的跷跷板效应进一步被强化,也说明市场恐慌情绪明显提升。

  三困境待解 赚钱效应或打折

  可以说,市场若欲重新找回赚钱效应,就必须摆脱跷跷板效应的困扰。不过,以当前情况看,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存在,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强化A股市场的跷跷板效应:

  首先,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重陷“88”魔咒。根据申银万国统计,截至2月14日,股票型基金的持仓比例已经超过90%。从近半年的市场表现看,基金持股应该以两类股票为主:一是传统的消费类明星股,二是新兴产业成长股。上述判断的依据有二:其一,从今年以来每日公开交易信息看,机构席位对上述两类股票的追逐力度很大;其二,在近期市场发生跷跷板效应的时候,不少基金的净值明显走低。超过90%的持仓势必难以持续,这就给相关新老明星股带来较大的调整压力,导致这些股票极易发生“踩踏事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由于基金参与力度非常有限,大盘蓝筹股尽管市值很大,但拉升股价中遇到的卖出压力却相对要小很多。因此,在卖出压力方面,新兴、消费类股票未来一段时间预计仍将承压,而大盘蓝筹股反倒更容易实现阶段走强。

  其次,场内资金博弈引发品种再配置。由于宏观经济不佳,A股市场吸引力相对有限,目前仍然处于场内资金博弈的格局中。这一格局意味着一类品种的走强必然以另一类股票的下跌为代价。目前看,无论是新兴产业成长股,还是消费明星股,都在此前的上涨中积累了一定的泡沫成分,当泡沫破裂、风险加大时,资金再配置会自然倾向于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而向大盘蓝筹股的资金流动在推升“2类”股票的同时,也势必导致“8”类股票向下压力的增大。

  最后,A股估值收敛过程启动。在近期流动性充沛的背景下反而开始赔钱,这令很多投资者想不通。其实,流动性对于股市来说,主要作用的是估值中枢,从大盘蓝筹股持续走强的情形看,市场估值中枢确实有抬升迹象。只不过,在估值中枢抬升的同时,估值收敛也在同步进行。具体而言,以小盘股明显下跌为标志,近两年持续存在的大小盘股估值畸形异化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估值“发散—收敛”的过程是股市运行的客观规律,一旦启动就具备一定持续性。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