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三方论剑员工持股 专家建议注重细节设计(2)

2014年04月15日 13:3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专家:注重持股细节设计

  对于员工持股的“金手铐”究竟应该铐住谁,业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应该管理层持股,有人认为可以延伸到中层,还有人认为改革不能歧视普通劳动者。业内专家指出,不管持股范围的边界最终止于何处,都应考量员工持股是否是一家国企的企业价值提升所必须的制度安排。

  “部分国企认为,现在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职工也应该有一定好处,这种想法是不行的。”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邓辉表示,国企本质上是全民所有的企业,不是国企员工所有的企业。为了给员工福利而推行员工持股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国资流失。认为在国企实行了员工持股就等于推行了混合所有制的想法更不可取。

  员工持股这项“看起来很美”的机制在上一轮国企改革中已广泛采用,但因持股面太广,激励效果不大。邓辉指出,世界上的优秀企业很少有大范围员工持股的,员工持股企业往往是企业在面临困难时采取的一种过渡形态,国企岗位都实行员工持股没有意义。只有在人力资本对企业至关重要时,员工持股才有明显效果。

  现实中,科技型企业已跃跃欲试。“省政府官员提出科研院所可以先行先试股权激励,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以前在有些小企业让科学家自由进入,用期权对他们鼓励,效果非常好。我们要上的项目科技含量相当高,如果能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人利益和机制结合起来,对项目未来的成功非常重要。”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希望,借改革的春风,让其所在企业能够先吃上股权激励的“螃蟹”。有专家指出,一定要注重对员工持股的细节设计,否则将重蹈上一轮改革的覆辙。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