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曹甲清:舆情管理是健康管理 不能等“癌症”才慌乱

2014年05月21日 17:39 来源:华声在线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5月17日,中国企业舆情研究院主办的第二期研讨会上,华声财讯总编辑、中国企业舆情研究院秘书长曹甲清指出,企业舆情管理如同人体的健康管理,不能到了癌症或者肿瘤晚期才突然慌了手脚。

  曹甲清说,很多人平日并不注重健康管理,到了癌症或者肿瘤晚期才突然慌了手脚。这个时候,时间一下子有了,钱也不是钱了,花再多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了,其实真的很冤枉,枉受很多活罪。就实务操作层面而言,可以把危机管理视作企业舆情管理的一部分,是后端的部分,救火性质的部分;大部分的功夫,应该花在平时,也就是说,企业的舆情管理就应该是常态化的健康管理,只有学会“治未病”,才能事半功倍。

  事实上,国内很多企业都存在舆情管理意识淡薄、能力低下的顽疾。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为例,此事最终被证监会定性为虚假陈述、内幕交易以及内控失控。这些重大“罪名”的根源,既在于平时的内控与舆情管理漏洞,又在于董秘的一句不当回应。事发当天,董秘接到记者来电此事,习惯性地回答称并无此事。记者将董秘的回应予以发布,最终被认定构成虚假陈述。如果当时,董秘能用另一句外交辞令“对此事还不了解”来回答那位记者,那么虚假陈述这一项就不成立。

  重庆啤酒的案例同样值得注意。重庆啤酒研制乙肝药物,这一自1998年就开讲的成长故事给重庆啤酒带来了数十倍的市值增长,而其最后却公布了该药物实际并无效果,导致公司的市值暴跌。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国芳指出,事实上,重庆啤酒早已发现药物无效的隐患,但却一直未采取任何措施,最终导致了这一结局。

  刘国芳认为,临时抱佛脚,是当下许多国内企业都存在的舆情管理误区。这些企业平时躲媒体,关键时刻又找不到人,最终只能让自己陷入被动。如果这些企业在平时就做好舆情管理,在气球上提前扎几个小孔以免其爆炸,就能实现舆情平稳着陆。也就是说,企业应该提前梳理好自身可能存在的舆情危机隐患,并制定预案,避免舆情危机出现时手忙脚乱。

  资深媒体人王颖指出,目前,很多企业的舆情管理都是救火式的,只有在出事后才会想到舆情管理。而且,他们的要求往往简单粗暴,将让媒体撤稿作为舆情管理的唯一目的,其在舆情危机应对中无论反应速度还是应对措施都极其滞后。王颖认为,目前很多企业的问题根源在于整体舆情意识不够,尽管企业的公关人员舆情意识极佳,但往往权限不足,而企业高层舆情意识往往不到位,最终造成企业在舆情应对中失利。

  资深媒体人王立群则认为,目前企业的舆情管理应该从传统的媒体管理转型为舆论领袖管理。他指出,传统媒体一直肩负着“议程设置”的功能,然而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这一功能在不断弱化,而管理好舆论领袖则可以让“治未病”等问题都迎刃而解。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