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00点失而复得引发猜想

2014年05月22日 10:0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昨天,沪指年内第五次跌破2000点,最低见到1991点之后被快速拉起,收盘报2024.95点,全日上涨0.84%。

  资料显示,沪指自2009年2月3日来首次跌破2000点以后,每次跌破2000点必迎来反弹。2012年12月4日见到1949点后,反弹到2444点;2013年6 月25日跌到1849点以后反弹到2270点;今年1月20日跌到1984点以后又反弹到2177点。3月12日、4月29日、5月19日和昨天均跌破2000点以后被拉起,“2000点不破”已经成为“市场魔咒”。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呢?市场有三大猜想。

  猜想一:“暴力哥”护盘?

  “暴力哥”是在2013年6月因“钱荒”大跌之后出现于江湖。在大盘摇摇欲坠之时,一个神秘的庄家每到关键时刻,就找“两桶油”中石油和中石化和工农中建四大银行这“六大金刚”下手,狂风暴雨式的大笔买单托市是其独特的风格。其每次下单经常伴随着9900手买单,(沪深交易所允许最大的单笔委托为1万手,如果有大于1万手的委托,必须使用专门的拆单程序分成1万手以下)。在2013年6月底至7月上旬的两周时间里,“暴力哥”将逾50亿元的巨资曝光于盘面,被称为“长坂坡上喝退曹操百万军马的猛张飞”。

  自此以后,每当股指跌到2000点左右时,市场就盛传“暴力哥”将出现。昨天跌破2000点时,也是两桶油和四大行先站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市场普遍认为,“暴力哥”是国家队资金,目前市场传言“管理层不想看到沪指跌破2000点”,所以每到这个点位,大盘蓝筹股就往往率先站稳。“暴力哥”不管是否出现,他的威力都是存在的。加上昨天又有媒体表示“查恶意做空”,投资者就更加认定,神秘的“暴力哥”会在关键时刻出现,沪综指一破2000点,投资者反而来了信心,这也是近期市场能够维系在2000点之上的其中一个原因。

  猜想二:“政策底”不会破?

  近期出台的股市“利好政策”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以新“国九条”最为令人关注。

  目前,2000点已被投资者认为是“政策底”。华泰证券认为,2000点已可以明确为“政策底”。尽管市场积弱已久,也许还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从而再形成市场底,但下方的空间已经很有限。开源证券也认为,股市“新国九条”最大的利好就是国家高层终于再度关注股市了,“说明2000点真的是管理层的底线”。

  “中国股民已经形成思维定式,就是中国股市就是政策市,只要管理层想救市就一定能够救上来。”深圳信和投资总监关铁良认为,在这种理论下,每到破2000点,大家就认为马上会有救市,一部分资金就入市抄底。另外,本来想卖的也不卖了,指数顺其自然就涨回来了。

  格林大华期货分析师王军向记者表示,股指期货被认为是做空股市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对“政策底”的担心,空方目前总是感觉在“逆政策而动”,所以也不敢过分杀跌。同时, 由于2000点久攻不克,很多做期指的人往往是一破2000点就平空单加多单,等涨上去再反手。这种赢利模式近期屡试不爽,所以,一破2000点,股指期货往往就率先反弹。

  猜想三:空方无牌可打?

  股市今年来疲弱下跌的原因,除IPO的因素外,对经济下滑的担忧是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房地产似乎又成为一个大“定时炸弹”。“股价不变,盈利下跌,那么A股整体市盈率今年为10倍,明年可能就是20倍。”关铁良认为,特别是银行地产等绩优股业绩下滑,可能对整体估值产生很大影响。

  不过,英大证券李大霄则表示,无论是从市盈率、市净率还是从股息率,无论是与历史上的低点纵向比,还是与港股和美股横向比,优质蓝筹股的估值已经远远低估,充分反映了对经济的悲观预期。

  对于经济形势前景,申银万国认为,在经济和CPI继续双双走低的背景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呼声再起。从目前高层表态来看,短期还没有全面放松迹象,“不过稳增长的局部措施仍在推进”,地方纷纷试探楼市放松的同时,央行明确支持差别化房贷政策。

  申银万国预测,“市场将进入反复试探、矛盾和希望纠结的筑底阶段,向下已不必悲观,向上还缺乏持续动力”。

  深圳私募人士陈智对记者表示,“2000点魔咒”正是这种纠结行情的体现。从市场角度上,股民持股比例创新低,该抛的已经抛得差不多了,这也是空头“无牌可打”砸不穿2000点的一个原因。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彦龙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