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光大证券独立于利益之外的看空研报值得鼓励

2014年06月05日 11:19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去年的乌龙指事件,让光大证券成为众矢之的,如今无论是新总裁,还是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均比以往更加谨慎,不会再将自己和公司置于险地。在这个节骨眼上,光大证券研究所再联合机构进行违规蓄意做空的可能性极低。

  证券时报记者 游芸芸 李东亮 梅菀

  光大证券“伊利门“事件持续发酵。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光大证券完全不可能联合机构做空伊利股份,市场应该包容专业研究机构对上市公司理性而客观的交易评价。

  不少投资人士指出,虽然浑水模式短期内不会在A股市场出现,但类似的看空上市公司的报告今后将越来越多。

  成为众矢之的后的反击

  自光大证券研究员发布对伊利的看空报告后,市场以阴谋论视之,但业界对此并不认同。

  “光大证券经历了去年的乌龙指事件之后,公司业务和人事均受到重创,加之受罚金额巨大,公司上下痛定思痛,对内幕信息和违规行为零容忍。”光大证券有关人士说。

  “因为去年的乌龙指事件,光大证券已成为众矢之的,如今无论是新总裁,还是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均比以往更加谨慎,不会再将自己和公司置于险地。在这个节骨眼上,光大证券研究所联合机构违规蓄意做空是不可能的。”光大证券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此外,交易所公开的融资融券数据也不支持光大证券通过融券做空伊利股份。

  数据显示,伊利股份的融资余额一直远大于融券余额,而且融券余额在报告发布前的半个月基本呈单边下行趋势,从5月中旬的3000万元下降至5月底的2500万元。

  即便这些融券全是恶意做空所为,伊利股份6月3日大幅下跌7.75%以后,做空获利也仅有188万元。考虑到违规带来的风险和机会成本,这显然得不偿失。

  排除联手做空的可能性,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光大证券此举一反行业潜规则,高调发布看空报告很可能是为绝地反击,放手一搏,让研究报告回归其应有的面目。

  “光大的荣誉成为过去,一个没包袱的人同时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发布看空报告本身并不违规,最多就是说实话。”接近光大证券一位人士称。

  重振研究所或许是光大抡刀的一个初衷。自高善文2007年离开光大证券之后,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市场影响力一直不高。

  资料显示,光大证券研究所无论是佣金收入排名还是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排名,均处第二梯队。Wind资讯数据显示,近三年光大研究所基金分仓收入分别为1.6亿元、1.1亿元和1.2亿元,位列业内第11、14、14名,而每年4~5名上榜新财富最佳分析师人数,也无法和中信证券等第一梯队10名以上的上榜人数相比。

  光大研究所所长频繁变动也一直被投资界诟病。今年初陈刚离任后,原常务副所长何媛媛继任。何媛媛于2007年加盟光大证券,2011年才取得分析师资格。

  “乌龙指事件后,光大证券一直在寻求业务突破口,研究所或许承担了这样的角色。最近光大正在四处招新人,不少在中小券商拥有2~3年从业经验的分析师跳槽过去。”德邦证券一位分析师说。

  事件核心人物光大证券分析师刑庭志也属于这一类人。2012 年5月,刑庭志从齐鲁证券跳槽至光大证券任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2013年3月,他取得分析师从业资格。

  看空的代价不大

  一家大型券商研究所所长表示,给出看空评价虽然是分析师的研究结果,但敢于公开发表表明了光大研究所的态度。“光大研究所对看空报告发表的影响力事先一定进行过预估,这篇报告很可能是经过内部反复讨论,并形成了对事实真实性的认定之后才放行的。”他说。

  “光大证券一定是权衡多方利弊才这样做,为什么选择伊利股份?如果伊利股份的股东与光大证券的基金分仓核心客户没有冲突,在理论上可以解释光大的行为合理性。“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Wind数据显示,2013年光大证券基金分仓收入中,分仓达300万元的单只基金公司包括光大、诺安、大成、长盛、景顺和融通等基金公司。截至今年一季度,伊利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与光大证券2013年分仓基金的重叠方为华夏基金旗下的6只基金和博时基金旗下的5只基金,共计分仓金额约970万。

  “核心客户持有伊利股份的比例不足10%,光大忌惮的因素大大减少。合规看空却可以提升知名度,利大于弊最终使光大研究所做出这次选择。”上述人士称。

  但也有研究所负责人认为,伊利股份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做空标的。好的做空标的往往具备几个特点:一是高估空间较大,最好超过20%;二是公司长期发展趋势进入下降通道,并非只是短期冲击。

  上海某私募投资总监也表示,光大证券看空伊利股份长达半年。半年的战线总体较长,分析师无法把握半年之内的行情演变,长期做空的不确定性增加。“看错了,半年之后大家能记得的也不多;看对了反而一战成名。”

  但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尽管没有证据显示光大证券此次出具看空报告是否与其他业务相关,境外机构因投行业务受阻对相关公司发布沽空报告的方式可能被光大借鉴。

  一位私募人士便表示,不论光大分析师是否涉嫌联手做空,从技术上看,这次“伊利门”具备典型的恶意做空特征。

  看空序幕有望开启

  “伊利门”是否会重演成为另一个猜测。大部分受访人士表示,联合机构违规做空在国内不会成为一种主流盈利模式,毕竟做空的大环境不太够。

  券商研究多年来处于弱势地位,基本都是为机构利益谋出路。如果一个机构能够大胆客观发表其看空观点,不用单边维护机构投资者的利益,是值得鼓励的事。

  “不管光大证券是有意还是无意打响这第一枪,都可能被载入A股研究的历史。大家沉默多年的潜规则一旦被捅破,如同皇帝的新衣,在这个潜规则里的人都不好意思再装下去。”平安证券一位高管表示。

  多位研究所负责人表示,此次看空报告可能开启研究所规模性发布看空评级的序幕。“在客观中立的前提下,分析师独立于利益之外的看空报告是值得鼓励的。我们今年可能便会在内部试行。”深圳一家大型券商研究所所长表示。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