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越跌越买 融资客逆势加仓坚守“新兴阵营”

2014年06月24日 15:1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5月末以来,以计算机、传媒、电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板块成为融资客做多主线,其融资净买入额稳居前列。不过,上周反弹遭遇波折,在市场整体调整之时,新融资客非但没有仓皇出逃,反而选择逆市加仓。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经济“新老交替”的背景下,融资客坚守新兴产业阵地实际上是对于新经济的看好,在扶持政策提振预期以及行业景气度提升的大背景下,新兴阵营仍旧是投资者需要重点把握的投资主线。

  融资客逆势加仓

  经历了5月末的一波快速反弹,沪深两市大盘摆脱了低位盘整态势,期间两融市场的热情显著提升,以计算机、传媒和电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兵团是融资客重要的布局方向,5月20日至6月16日市场反弹期间,计算机、传媒和电子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分别为26.81亿元、10.91亿元和2.15亿元,融资额位居前列。尤其是计算机板块更是“一枝独秀”,成为融资客的做多主线。不过上周,反弹遭遇波折,沪深两市大盘连续下挫,至周五才止跌企稳,沪综指上周累计下跌2.13%,深成指上周累计下跌2.78%,主板指数基本上回吐了5月末的反弹。

  市场整体调整之时,前期涨幅居前的新兴产业板块同样遭遇重挫,6月17日至6月19日,申万传媒、计算机和电子指数分别下跌5.66%、5.30%和4.28%,调整的幅度远远超过大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新兴产业板块的回调,融资客非但没有仓皇出逃,反而选择逆势加仓,这三个交易日里,传媒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分别为3.53亿元、3.98亿元和5656万元,电子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分别为2.54亿元、1.41亿元和2147万元,计算机板块除6月19日出现2736万元的融资净偿还外,其余两个交易日同样实现融资净买入,特别是6月18日的融资净买入额更是高达4.95亿元。

  个股方面,在传媒、计算机和电子板块中正常交易的88只两融标的中,有76只股票在市场调整期间获得融资加仓,占比接近9成,有12只股票的融资净买入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光线传媒、华胜天成在这三个交易日里融资净买入额超过1亿元。在出现融资净偿还的12只股票中,神州泰岳和吉视传媒的融资偿还额居前,分别为1087.39万元和3442.96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获得融资加仓的76只股票自由流通市值的平均值为71亿元,有31只股票的自由流通市值低于50亿元,13只股票的自由流通市值低于30亿元。由此来看,在新兴产业板块中,融资客短期更倾向于小盘股,这可能意味着市场短期风格暂时偏向“小”且“新”。

  新经济主导融资新逻辑

  在中国经济“新老交替”的背景下,新经济转强、老经济式微的两面性特征将逐渐在A股市场上体现,占市值比例近80%的老经济板块可能面临比例缩小,而占市值比例约20%的新兴板块面临市值占比扩大的趋势,后者是寻找穿越周期成长机会的重点领域,融资客坚守新兴产业实际上是对于新经济的看好,这种“新”的投资逻辑逐渐被融资客所认可,以计算机、传媒和电子为代表的新兴军团仍旧是投资者重点把握的投资主线。

  首先,扶持政策提振新兴产业的整体预期。完整的改革周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的憧憬期,第二阶段是改革的推进期,第三阶段是改革完成期。进入2014年改革将从憧憬期进入推进期,在改革的推进阶段是改革红利和阵痛交织的时期,周期类品种化解产能过剩的压力将凸显。与之相比,新兴产业股可能将是改革红利的主要受益者,2014年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出台的力度和频度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招标通知显示,本轮采购“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Windows8操作系统”,这一消息迅速牵出了芯片国产化、去IOE概念,成为本轮反弹的领军人。后市随着新兴产业方面政策的逐渐发布,其整体的发展预期受到提振。

  其次,新兴产业的景气度将显著提升。2013年新兴产业的炒作更多是出于投资者的乐观预期,2014年随着改革的推进,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有望成为改革的“排头兵”,新兴产业的上涨逻辑不仅仅是市场预期向好,随着产业扩张、技术进步和应用逐渐普及,新兴产业有望迎来爆发期,今年可能是新兴产业的“丰收年”。此外,并购重组事件仍然大概率发生在新兴产业板块中。事件性的催化叠加行业景气度有望直接提振部分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化解其估值压力,预计新兴产业仍将是强势牛股的集中营。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