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工概念火爆 资本市场看好军工企业改革“钱”景

2014年06月30日 15:52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军工概念近期异常火爆。改制、重组、军民融合,一批军工企业正在酝酿大力度的市场化改革,资本市场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军工企业可做转型升级先锋

  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军工产融年会上,中航工业、中船重工、中国电科等核心军工企业透出十分强烈的改革意愿,并表现出对通过军民融合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信心。

  “从产业角度看,产业结构需要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的经济支柱,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对此,军工企业具有天然优势。”中船重工集团副总经理孙波说。

  据介绍,中船重工已经凭借自身优势进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事实上,军工企业的这一引领作用和改革前景已在资本市场获得认可。今年以来,尽管股市整体低迷,但军工题材股票一直颇受青睐。刚刚过去的一周,中信国防军工指数累计上涨7.04%,涨幅在29个中信一级行业指数中位居首位。

  “对于顶尖技术的本能追求、国外技术封锁的倒逼机制、较为充足的科技资金投入、较强的技术积累,使得军工产业成为推动自主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的先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说。

  军工企业探索军民融合市场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其作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纳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充分发挥军工集团在军品科研生产中的核心骨干作用,促进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实现技术、产品和能力的全方位深度融合。”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石金武说。

  行业特殊性决定了军工业与其他消费行业不同,单一的区域市场不可能支撑军工产业整体发展,军工企业必须走向世界,占领全球市场。

  “但是中国军工行业目前国际市场份额很小,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走深度军民融合的道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说。他认为,把军工行业的技术创新应用到民用产品行业,形成市场效益,反过来再投入军工产业发展,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除了技术和市场的融合之外,民营企业参与也是未来军工产业改革的着力点。陈清泰认为,民营企业已经今非昔比,研发和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技术和产品可以填补军工企业的不足。

  “在首先满足保障国防需求的同时,军工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效能。凡是从市场上可以获得的资源都可以选择性的利用,凡是高技术企业都可以有选择性的成为合作对象,还可以通过并购将这些企业纳入自己的体系。”陈清泰说。

  资本市场将成发展助推器

  毫无疑问,在军工企业市场化发展的谋划中,产业和融资的结合是必由之路,而资本市场将成为产融结合的主战场。

  林左鸣认为,上市是目前推动军工企业实现产融结合的最好方式。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可以形成产融结合、适度多元的发展格局,打造一批航母级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他透露,中航工业集团希望构建一个完整的上市公司体系,具备若干个重要的航空和非航空的整体上市业务板块,形成进退有据的体制机制,更好地实现军民融合。

  在多位军工企业负责人看来,当前通过产融结合推动军民融合正当其时。数据显示,全球前100大军工企业80%以上是上市公司。近年来,我国军工行业发展较快,但军工产业证券化率还比较低,军工集团整体资产证券化率仅30%左右,已上市军工企业中涉及核心军品的企业也比较少,很多军工企业和军工科研院所等尚未改制上市。

  不过,当前深化军工资产证券化的条件正在逐步成熟,例如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军工系统逐渐趋于开放,上市军工企业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国内军工产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产融结合潜力巨大。

  “作为资本市场的新军,中国电科尚有大量的优质业务资源未对接资本市场,集团资产证券化率才刚超过20%,这也为集团公司今后统筹运作、产业整合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中国电科集团副总经理胡爱民说。

  他透露,“十三五”期间,中国电科将继续研究探索军工产融发展新思路,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打造覆盖电子材料、装备、元器件、整机集成、软件与信息服务等多业务、多特点的资本市场对接平台,最大化的释放军工资产的内在价值。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表示,在服务军工产业和促进军民融合方面,资本市场有望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不仅可以通过证券化盘活军工资产、拓宽军工企业融资渠道,提供高效的并购重组市场,还可以为军工企业的机制体制创新,探索现代企业制度和混合所有制提供一个包容性强的平台。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