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有色股扛起“周期”融资大旗 活跃度有望提升

2014年07月03日 15:0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6月以来,以计算机、传媒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风头正盛,融资净买入额居前,而周期板块普遍遭遇融资大幅偿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色金属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达到17.51亿元,融资仅次于计算机和传媒,排在第三位,独自扛起了周期板块的融资大旗。市场人士指出,一方面有色金属板块前期跌幅较大,资金在此类品种上突然发力,依然能够获得较好效果;另一方面,小金属的炒作潮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炒作题材。有色金属板块活跃度有望提升。

  有色金属板块成融资“香饽饽”

  6月以来,沪深两市大盘维持震荡格局,不过两融资金却较为积极,融资融券余额连续攀升,再次冲上4000亿元。纵观6月份,新兴产业板块是融资客青睐的做多主线,6月以来,计算机、传媒和电子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均超过10亿元,分别为28.45亿元、17.88亿元和11.91亿元。与之相比,周期板块则遭遇融资大幅偿还,银行和非银金融的融资偿还额居前,分别为15.89亿元和12.76亿元。周期板块和新兴产业板块受到了融资客的区别对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新兴产业的“包围”中,有色金属板块却异军突起,独自扛起了周期板块的融资大旗。6月以来,有色金属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为17.51亿元,紧紧咬在计算机和传媒板块之后。6月以来,申万有色金属板块强势上攻,在20个交易日里累计上涨4.60%,收出14根阳线,6根阴线。6月上旬,有色金属板块维持震荡,融资关注度较小,6月初至6月16日,该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为3.35亿元;进入6月下旬,伴随着有色金属股的强势上涨,融资客的热情逐渐高涨,其融资净买入额大幅增加,6月16日至今,其融资净买入额高达15.35亿元。整体来看,有色金属股6月融资净买入额呈现出前低后高的状态。

  个股方面,6月以来,有色金属板块正常交易的38只两融标的股中,有31只股票实现融资净买入,占比超过8成,其中方大碳素、五矿稀土、包钢稀土、广晟有色、中金岭南和金钼股份的融资净买入额超过1亿元,具体净买入分别为3.10亿元、2.77亿元、1.43亿元、1.28亿元、1.23亿元和1.06亿元。而在7只融资净偿还的股票中,除科力远的融资净偿还额达到1亿元外,其余6只股票的融资偿还额均在3000万元之下,显示融资客依然恋恋不舍有色金属板块。

  超跌+题材 有色金属股活跃度望提升

  经历了长期的下跌后,坚定看空有色金属板块的投资者在今年2季度发生转变,上半年镍涨价的风潮一度带动有色金属股在5月份强势上涨,6月份,在沪深两市大盘维持震荡的背景下,有色金属股则再次扛起了反攻的大旗。分析人士指出,超跌叠加题材为有色金属板块“躁动”打下了基础,后市有色金属板块的活跃度有望提升。

  一方面,有色金属股的股价仍然处在低位。即便经过了5月的脉冲和6月的反弹,有色金属股的累计收益依然居后,资金在此类基本面较弱的品种上发力往往可以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加之沪深两市大盘保持稳定,这也坚定了主力资金做多此类品种的信心。此外,基金在有色板块中的仓位较轻,资金推动其上涨并非难事。此外,此前市场看空有色金属的逻辑在于有色金属行业的供给大于需求,不过今年以来,在镍、钼等金属的供给面出现短暂收紧,供给面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发关注,场内资金对于有色金属板块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另一方面,小金属的炒作潮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上半年有色金属板块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小金属表现抢眼,而大金属则普遍表现较差。这主要是由于小金属中的题材概念较多。受新能源汽车炒作的影响,锂板块表现抢眼;受印尼出口禁令的影响,镍价大幅上涨,镍板块表现强势。而如“铝金属空气电池”、“辉钼”半导体等概念表现同样活跃。有色金属板块并不缺乏炒作题材。国泰君安证券指出,前期有色金属板块的大幅反弹可能已经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即有色指数从2010年11月以来的趋势性下跌至今年转入震荡,周期性向下压力减轻后,子产品或个股的成长属性将显现,投资机会将逐步出现。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