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要增强“三个能力”

2014年07月22日 09:56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增强价值创造能力、价值实现能力和价值经营能力,从而提高赢利和股指,顺应企业赢利周期、行业景气周期、市场牛熊周期和经济宏观周期

  ■本报记者 朱宝琛

  “市值管理是今年夏天以来资本市场最热的一个词。但是社会各方对其的理解不太准确,认识不太清楚,‘穿马甲’的市值管理很活跃。因此,现在研究明确市值管理的基本概念非常有现实意义”。 著名市值管理专家、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日前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出席首期市值管理班结业暨第二期班开班仪式上表示。

  对于什么是市值管理,施光耀认为,通俗地讲,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以市值为导向的企业价值管理,旨在通过优化影响市值的关键因素,实现市值最大化。他进一步说,市值管理不等于管理股价,更不是操纵股价,鼓吹泡泡。

  对于市值管理怎么管的问题,施光耀认为关键要素在于增强“三个能力”,即增强价值创造能力、价值实现能力和价值经营能力,从而提高赢利和股指,顺应企业赢利周期、行业景气周期、市场牛熊周期和经济宏观周期。他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这标志着市值管理实践将开启一个全面推开的全新阶段。由企业自发行动变成政府鼓励行动后,市值管理将呈现出内容更丰富、范围更普及、行为更规范、策略更科学、成效更显著的特点。

  在施光耀看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市值管理的内涵比成熟市场价值管理更精彩。首先,中国资本市场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属于弱有效市场,与成熟市场相比,企业内在价值与市值之间的转换功能不强;其次,中国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受股权长期分置后遗症的影响,市值意识普遍不强和市值思维明显缺乏;再次,中国资本市场赖以生长的土壤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化;最后,中国资本市场拥有其“四个80%以上”的上市公司所有者严重缺位,他们不主张市值、不考核市值,也不关注市值。

  施光耀继续称,市值管理不是对传统的利润管理模式的修修补补,而是全面的创新。“市值管理不仅涉及理念转换和目标升级,而且涉及到战略、举措、组织、人资、考核、激励和资源配置等,这就客观地决定了它是一项首长工程。在市值管理实践中,不同人物、不同课题,需要一把手发挥不同的作用,一把手的任何缺位,都将影响管理质量和管理绩效,如投资者网上交流。” 他还表示说,当前要抓好市值管理制度建设,切实促进市值管理实践,需要自觉遵循三个守则,即牢记两个定律、平衡三种关系、创造三个条件。

  具体看,“两个定律”分别是市值管理制度建设没有标准模板,建立制度既要遵循基本规律,又要注重因地制宜,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市值规模不同、溢价水平不同、战略目标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市值管理制度各异;市值管理制度建设没有一劳永逸,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没有终点,因此,市值管理制度建设要常讲常新,要根据目标的调整、政策的变化和环境的变迁以及管理的得失,不断修订和完善。

  至于“平衡三种关系”,施光耀称,首先,市值管理是利润管理的升华,它基于利润管理,又高于利润管理,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的关系;其次,市值基于利润,又高于利润,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内在价值提升与市场溢价水平提高的关系;再次,市值管理制度建设是公司制度建设的升级,不是对已有管理制度的“推倒重来”,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新制度与老制度的关系。

  此外,在“优化三个条件”方面,施光耀称,上市公司是市值管理及其制度建设的主力,抓好市值管理制度建设,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即市值管理知识的积累、国有大股东的态度和企业一把手的重视。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