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蓝晓科技财务数据“打架” 或为虚增利润?

2014年07月29日 08: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9日讯 (记者 马欣) 近日,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晓科技”)正式在证监会预披露。报告期内,蓝晓科技净利润“看起来很美”,或与其高毛利率有关。有业内人士指出,蓝晓科技的存货周转率下降,毛利率应趋同下降才合理,而该公司在报告期内毛利率的异常变化,公司涉嫌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

  对此,记者致电蓝晓科技董秘办,其工作人员要求将问题以邮件形式发送至其公用邮箱,但截至发稿,记者仍未收到回复。

  被指粉饰财务报表

  蓝晓科技所生产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湿法冶金、制药、食品加工、环保、化工和 工业水处理等领域,主营业务收入为吸附分离树脂产品销售收入和分离纯化装置销售收入及相关技术服务收入。

  2011-2013年,蓝晓科技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69%、40.03%和43.32%;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731.91万元、5548.14 万元和6203.20万元。

  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内,蓝晓科技净利润的增长,或与其快速增长的毛利率关系较大。但资料显示,同期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分别为28.90%、27.07%和29.42%。对此,蓝晓科技解释称,“报告期,公司营业成本增长幅度低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主要由于公司注重对高毛利率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高毛利产品在营业收入中占比增长较快。特别是高毛利的湿法冶金专用树脂产品在报告期内收入占比显著提高,带动了综合毛利率的提升。”

  但是,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招股书后发现,报告期内,蓝晓科技所产的湿法冶金专用树脂毛利占比分别为22.26%、25.96%和26.19%,收入占比分别为16.85%、20.62%和21.87%,增幅并不明显。

  同时,制药专用树脂作为蓝晓科技营收占比最大的产品,毛利占比分别为39.88%、29.63%和23.12%。此外,该产品在报告期内的营收占比也在逐年下滑,分别为45.49%、36.36%和27.06%。

  除上述两种产品外,蓝晓科技的其它产品,如食品加工专用树脂、化工专用树脂等在报告期内,营收占比相对较小,且并未出现单个产品毛利率激增的情况。也就是说,蓝晓科技报告期内毛利率的主要依赖湿法冶金专用树脂产品即已实现逐年上涨。

  据经济导报报道,有审计师表示,如果毛利率异常,可以结合存货周转率来看。存货周转率下降,表明公司存货项目的资金占用增长过快,超过了其产品销售增长速度,其毛利率应趋同下降才合理。

  2011-2013年,蓝晓科技存货周转率分别为4.22次/年、4.43次/年和3.37次/年,先增后减。同时,2012年和2013年,蓝晓科技的存货余额分别为2839.16万元和5709.78万元,库存商品余额分别为1787.20万元和3157.01万元。2013年存货和库存商品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01.11%和76.65%。对此,上述报道称,蓝晓科技2013年有可能对于部分已销产品未做或少做成本结转,加之毛利率的异常变化,公司涉嫌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

  募投项目风险难控

  根据招股书,蓝晓科技本次募集资金2.55亿元,拟用于湿法冶金分离材料产业化项目、工程中心项目、营销体系建设项目和分离纯化装置产业化项目。

  蓝晓科技表示,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且不超过2000万股;拟公开发售股份数量不超过840万股,公开发售股份所得资金归公司股东所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因行业政策、国内市场需求变化、行业技术进步、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不能实现预期收益或者未达到预定目标的风险。另外,若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能如期完成或不能正常运行,也将直接影响该公司的盈利水平。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蓝晓科技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规模预计将增加19,726.00 万元,年折旧费和摊销费增加约 2,023.76 万元。蓝晓科技表示,“如果未来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不能实现,则本公司存在因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增加而导致利润下滑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蓝晓科技的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9,159.96 万元、11,827.92万元和10,342.81万元,占同期其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32.75%、32.84%和 23.65%,维持在较高水平,对该公司的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