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两融"资金门槛10万元成常态 进入"平民化"阶段

2014年08月13日 09:26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日前有消息称,某大型券商已将融资融券业务(下称“两融业务”)门槛降至5万元。昨日,《金证券》记者摸底调查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券商两融业务门槛已调降至10万元。

  降低门槛已成行业趋势,当原本高大上的土豪游戏开始平民化后,将为券商带来什么?

  有券商将门槛降至5万

  “融资融券”是指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日前市场消息称,某大型券商已将两融业务门槛下调至5万元。该券商内部文件披露,关于两融业务门槛,申请日自然人客户在公司普通账户资产余额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调整为5万;机构客户在公司托管资产余额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调整为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新标准自2014年8月7日起执行。

  《金证券》记者根据消息内容锁定两家大型券商,不过电话连线时,对方均给予了否认,并声称公司规定的两融业务门槛为20万元。

  门槛在10万元最多

  昨日,《金证券》记者摸底发现,截至目前,中信证券两融业务门槛最高,仍为50万元;其次以申银万国、华泰证券等为代表,门槛为20万元;而包括招商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安信证券、东吴证券等众多券商已调整到10万元。

  安信证券、海通证券两融业务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公司从去年开始就将门槛调整到了10万元,是不是继续下调要根据市场的情况。而东吴证券相关人士坦言,由于市场传言有同行将门槛降至5万元,“已被吹风可能进一步下调”。

  记者还询问了一部分小券商的情况,大多数表示门槛在10万元,但也透露会根据实际业务灵活调整。

  事实上,早在两融业务推出之初,证监会曾要求,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投资者必须符合“资金门槛50万元、需开户交易18个月以上”这两条标准。但是不到一年,券商纷纷降低两融业务门槛。

  上海地区券商人士回忆,最初只是少数几家券商将两融门槛降至30万元,且需开户交易满6个月。随后不久,尽管券商们仍要求开户交易应满6个月,但是在资金门槛上的要求却不尽相同。

  “以招商证券为例,从50万降20万,又从20万降到10万;而东吴证券则是从50万降到30万,又从30万降到10万。”该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说。

  进入“平民化”阶段

  对于两融业务门槛下调的情况,各家券商相关业务负责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券商表示,两融客户基本来自各家券商的存量客户,能够接受门槛设定在20万元以上的客户,才会对业务有需求,门槛低于20万元更多的只是“噱头”,对增加盈利没有意义。

  另一家券商相关业务负责人则对《金证券》记者称,监管部门最初设定50万元的门槛,只是为了防范风险,现在创新业务中两融业务最成熟,想要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当然应该满足客户的需求。“从适当性管理的角度,行业协会也是默许我们去尝试的。”

  据了解,今年3月份监管层取消了开设两融账户资产规模下限的窗口指导,这也意味着从监管的角度,两融业务有了“平民化”的可能。

  两融走平民路线要悠着点

  一直被视为“有钱人”游戏的融资融券业务,正逐渐俯身走向平民路线。

  不管体量大小,各家券商均在创新和风控间寻找着盈利的平衡点。“放大杠杆、放大收益”成了券商宣传两融业务时最卖力的吆喝,然而,两融交易火爆的背后,投资者盈利愈加两极分化,特别是遭遇上市公司的突发事件后,“放大收益”很可能就变成了放大风险,仅去年就有两起“黑天鹅事件”,广汇股份和昌九生化的股价暴跌就让融资客体味到了放大杠杆的残酷。

  如今,在新入场的投资者还在学习游戏规则、积累风险投资经验时,又有券商把降低两融门槛提上日程,声称仅需5万元就可参与,若券商跟风习气再起,粗略估算,这相当于向一半以上的投资者开放了两融业务。虽说该业务降低门槛和保证金比例是大势所趋,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能够摆脱只能单边做多不能做空的尴尬境地,但融资融券本身存在较大风险,大幅度降低门槛恐怕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原则相悖。证券时报

  □金证券记者 胡春春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