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牛市还是“吃饭行情” 险资看法不一

2014年08月14日 16:40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获利出货、谋划撒网、按兵不动者皆有,但看好后市的机构占比较大

  昨日,央行公布的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52亿元,同比少增3000多亿元。有分析师认为,从7月下旬至今出现的上涨行情主要是由于资金面的推动,而金融数据的出炉意味着短线反弹行情随时可能结束。保险资金是如何看待本轮行情的?对未来,他们采取了何种布局策略?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投资风格较为大胆的险企已经获利部分出货,而更加追求稳健的险资却还处于观望状态。

  部分险资冷对股市

  近期,以金融、有色、地产等板块为主引擎的本轮股市反弹正将投资者推向牛市的美好预期中。“牛市不再是传说”、“经济周期向上拐点出现”等观点也在流行。不过,争议并未停歇。

  某中型保险集团公司投资总监坚定地对《证券日报》(微信公众号:证券日报微保险)记者表示,当前的股市并非牛市,牛市还没到来,目前的险资投资没有趋势性机会。他认为,牛市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要指数涨幅达20%以上,二是可持续性时间达3个月及以上。“当前的行情是吃饭行情,波动性机会,市场反弹主要是因为政策面和资金面的推动,而非基本面改善所致,来得快也可能去得快。”他表示,可以等到三季度末,沪港通落地、上市公司中报发布完毕之后再来研判市场走势。

  据介绍,该公司目前在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等权益类市场的投资上,保持中位水平,现在并不计划调整大类资产配置比例,而要等待右侧机会出现(即上涨趋势很明显)时再决定。

  上述保险公司的决定可谓谨慎型险企的代表。他们认为,险资运用主要追求的是稳定收益,在股市走势尚不明朗的时候,他们仍然更加青睐固定收益类等投资产品,而不会轻易调整股市投资策略。

  最新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险资对股市似乎有些冷淡。从二季度险资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来看,呈现逐月下降的状态。今年1-4月,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8220.22亿元,占比10.08%;1-5月,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8141.13亿元,占比9.82%;1-6月,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8048.55亿元,占比9.36%。与之相对的,险资的其他投资占比则呈现逐月上升的趋势。

  看好后市者居多

  “此轮行情从7月下旬才开始出现,险资的加仓情况从上半年数据中看不出来,但近期加仓者肯定占多数。”某券商非银分析师认为。在另一小型险企投资总监叶先生的眼中,尽管各公司对未来走势看法不一,但看多的占多数,看空的占少数。

  具体到他们公司而言,“我们前期已经进行了加仓,股市投资处于高位,现在部分投资已经获利出货,但我们依然持续看好未来一段时某些板块的行情。”谈到在这轮行情中的收益,叶先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表示,未来还会选择一些估值较低的股票进行加仓。

  “经济基本面的改善较为明显,同时,股市低迷多年,很多力量正在积蓄,未来一段时间持续走强可以期待。”他表示。同时,上述券商分析师也认为,当前的上涨行情尚未结束,至少还可以持续几个月。

  该分析师表示,除了某些委托投资资金额度较大的险企,握有直接投资权力的险企或多或少都会采取加仓策略。另一大型保险资管公司的负责人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的投资策略变化,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我只能说基于经济基本面和证监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看好未来股市的走向。”

  整体上看,尽管各险企及资管公司采取的策略不同,但看好股市未来走势的机构占比更多,部分机构已经加仓部分机构正在紧密谋划中,即使按兵不动者也加大了关注力度,在求稳的同时也不愿错过投资良机。多数受访人士认为,险资权益类投资的余额在加仓和投资收益上涨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从7月份起将扭转占比逐月降低的局面。

  此外,公开报道也显示,近期险资加仓基金的动作明显,尤其是指数型基金受到险资的追捧。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昨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保险业新“国十条”)的出台,险资对股市的加仓或更见力度。上述意见指出,“促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作用,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此前,证监会也召开例会表示,多渠道引入长线资金投资A股是证监会长期的工作任务。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入市,扩大养老金产品和企业年金产品的投资范围。  ■本报记者 冷翠华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