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部分公务员改用国产加密手机 概念炒作成分居多

2014年08月18日 11:15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分析人士认为,手机信息安全问题的本质解决还是要看手机操作系统、网络制式等是不是国产的

  编者按:近来,苹果、小米手机涉嫌泄露用户隐私的消息,层出不穷。事实上,自斯诺登事件发生后,公众对于隐私问题已然是风声鹤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而某些企业也的确频频被抓住马脚。固然,移动互联网是获取大数据的最佳的途径,但是,如果企业为了某些不可示人的商业目的,而让用户失去了对产品本身安全层面的信任,那么企业的品牌寿命也就走不了太远了。

  ■本报记者 马 燕

  日前央视曝出苹果iOS设备侵犯用户隐私,称即便关闭定位功能,苹果公司依旧能够掌握用户的位置信息。

  对此苹果表示,公司不会访问iOS系统“常去地点”或定位服务的缓存,也不允许第三方应用访问,期间经过加密,用户可控。而多个不同渠道的信息显示,苹果公司iCloud中国用户的数据已开始转存至中国电信云存储,这也是苹果首次将iCloud数据正式存储在中国大陆地区。此前,iCloud产生的数据大多被存储至美国的数据中心。在华创证券TMT首席分析师马军看来,这其实是苹果对中国政府的一种表态。

  尽管苹果保证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追踪用户的定位。但是苹果隐私门仍然持续发酵。据报道,因近期苹果手机频频曝出的信息漏洞,上海不少机关公务员开始更换国产加密手机来规避信息泄露的风险。

  加密手机仅酷派有售

  业内称系概念炒作

  随着人对个人隐私的越来越看重,加密手机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据媒体援引一位手机行业资深人士说,几年前他们也向政府部门推销过加密手机,除了在2010年世博会时警方使用过一批,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从近期开始,不断有政府部门来订货,“上海没有就从深圳调,每次调货起码都是500部至1000部。”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由于技术限制,三大运营商中,目前只有中国电信才可以提供加密通信服务,因为该业务只能基于CDMA技术。早在2010年,中国电信的加密手机系统便获得国家商用密码管理局颁布的“商用密码产品型号证书”,实现了对手机通话全程加密。

  国家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网站上显示,“通过密码检测的中国电信SJT1001加密手机系统语音加密终端产品目录”中,共有22款加密手机具有该功能,涉及酷派、华为、海信几大国产手机品牌。其中,华为有1款,海信有3款,但产品证书编号均已过期。这两个品牌的加密手机也基本退市,之后并未推出新产品。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加密手机主要是由酷派生产,有18款,且酷派是唯一一家在与电信合作的手机厂商。

  而据媒体援引华为手机上海区域市场负责人表示,已经将上海市场的新情况反馈回总部,新版加密手机也在研发中。

  有手机厂商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认为,所谓加密手机更多的是概念炒作。“加密是一个范畴很广的概念,是基层通信协议加密还是软件应用加密?”

  该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的加密都还是基于电信CDMA的网络。因为CDMA网络一直号称是最安全的网络,所以电信手机能做安全手机也跟它网络安全架构是强相关的。

  华创证券TMT首席分析师马军认为,手机信息安全问题的本质解决还是要看手机操作系统、网络制式等是不是国产的。

  产业链公司影响不大

  投资者勿期望过高

  A股上市公司中,卓翼科技与酷派、华为、海信等国产品牌有合作;顺络电子子公司上海德门为联想、酷派、海信等国内知名手机制造商供货;宇顺电子也是酷派供应商。

  近日卓翼科技、顺络电子、宇顺电子和波导股份股价均有不同幅度上涨。

  据国泰君安证券金牌投资顾问赵欢分析,国内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空前,政府正加快推进安全产品本土化进程。政府的大力支持势必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业绩的提升,相关手机加密概念股波导股份、华东科技、深天马A、超声电子等将从中获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未来的上涨空间将取决于政策的落实情况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并且投资者不可对其期望过高,尤其是目前市场处于震荡加剧情形下,一旦后续资金追高乏力,相关个股很难摆脱大势的影响。

  华创证券TMT首席分析师马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则直言,即使全部公务员都改用加密手机,市场的量也不会太大,并且对于产业链上的其它公司而言,是否用加密手机,对他们的元器件供货量更是没有影响。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