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系基金公司迎第二春 子公司、专户业务崛起

2014年10月13日 11:02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2012年,凭借着短期理财基金的发行,平均规模逆市增长超七成的银行系基金迎来了首个爆发期。然而,短期理财基金的沉寂也让银行系基金变得低调了许多,以天弘基金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概念”公司抢去了银行系基金的风头。

  如今,背靠大树的银行系基金又卷土重来,这一次,带给他们火力的是子公司和专户业务。尽管面临接连的整顿治理限令,但同样是靠通道业务“发家致富”的资管机构,信托苦恼于被迫转型,而基金子公司却梅开二度,规模大幅增长。这其中,银行系基金成为绝对的赢家。

  迟到的大鳄

  国庆节前,中银基金子公司低调成立。

  根据公告,中银基金获准设立全资子公司,子公司名称为中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地为上海市,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虽然这只是一则寻常的子公司成立公告,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银行系大鳄发出的强烈信号。

  此前默默无闻的中银基金在李道斌入主后一度依靠短期理财产品杀入公募规模前十。不过,随着短期理财产品的迅速低迷,中银基金似乎沉寂了许多。在工银瑞信基金凭借货币基金创新挤进行业前三的同时,中银基金始终在第十名左右。不过,北京商报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受制于业绩表现的部分银行系基金在公募规模方面表现乏力,但在子公司、专户业务上顺风顺水。据称,仅中银基金专户规模就超过了千亿元。

  8月底,上海某老十家基金公司一位备受器重的固定收益“一拖多”基金经理突然离职。经北京商报记者多方打听,此人实则被中银基金“挖脚”,并承诺让他管理千亿元规模的专户。如此之阔气的中银基金,其专户业务的实际规模恐怕比外界想象得要大。

  至此,银行系基金公司已然集体发力。2012年11月,工银瑞信、嘉实和平安大华三家基金公司率先拿到了第一批基金专项子公司的批文;2013年7月,建信基金子公司获批;同年9月,农银汇理基金子公司成立。中银基金子公司成立后,四大行子公司悉数设立。目前交通银行背景的交银施罗德、民生银行背景的民生加银基金、招行背景的招商基金、兴业银行背景的兴业基金以及南京银行背景的鑫元基金等十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子公司陆续成立。

  赚钱效应显现

  与银行系基金子公司专户业务爆发一同而来的是让人惊讶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在主流基金公司业绩下滑的背景下,银行系基金上半年盈利数据全线飘红,一些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发展势头甚至直逼传统公募大佬。其中,民生加银基金上半年净利润达1.1亿元,而该公司去年同期净利润只有839.22万元,半年盈利增加12.06倍,盈利增幅仅次于天弘基金。而招商银行旗下招商基金上半年盈利大增60.86%至1.3亿元,在大型基金公司中增幅居前。

  三家去年才成立的银行系基金公司也实现盈利。兴业银行旗下兴业基金去年4月成立,该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931万元,净利润4029万元。 同样成立于去年下半年的南京银行旗下鑫元基金和宁波银行旗下永赢基金今年上半年分别取得161.57万元和31万元净利润。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上半年股基赚钱效应明显,但对于业绩整体平平的银行系基金而言,业绩增长的主要引擎并非来自传统的公募业务,而是专户和子公司。可以说,银行系基金的风生水起正是借了基金业向综合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政策和市场东风。尤其是今年以来的频繁整顿监管,将此前野蛮生长的子公司发展推到了十字路口。银行系背靠“好爹”的优势在趋严的监管中找到了突破路径,这也就是为何一季度之后,子公司规模迅速膨胀的原因。

  据证监会网站披露,截至今年7月底,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规模达到了10.2万亿元。其中,证券公司资管规模7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专户规模9224亿元、基金子公司专户规模2.29万亿元。而今年3月底,基金子公司的规模为1.38万亿元,也就是说4个月资产规模增长近万亿元。这其中,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成立规模贡献了绝对主力。

  子公司迎发展分水岭

  一直以来,通道业务都是基金子公司业务的重头戏,目前,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标的已经涵盖商业票据、信贷资产、福费廷、保理资产、存单质押、中小企业私募债、其他债权、未上市公司股权、财产权等。主要模式有,对接银行表内资产出表的纯通道,包括银行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出表、租赁资产出表、金融同业、理财产品出表;作为阳光私募发行产品的通道;发行产品对接其他资产管理计划等。

  而正是这被冠以“什么都能做”的头衔,让子公司设立一年多的时间,规模就超过了万亿元。

  不过,子公司的野蛮生长在今年画上了顿号。4月25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26号文”)印发,由于其禁止基金子公司通过“一对多”专户开展通道业务,基金子公司迎来了发展的十字路口。此前,尽管基金子公司超过60家,但业务正常开展并形成规模的仅有一半多。这其中绝大多数子公司主要做的都是被动管理的通道业务,主动管理业务比重很低。其实相比之下,主动管理业务的利润也比通道业务大得多,目前,每一单主动管理业务,可提管理费用1%左右,是某些通道费用的近百倍。

  8月,此前被传规模超千亿元的万家基金子公司万家共赢8亿元资金被挪用案曝光,让金元百利和万家共赢两家基金子公司陷入“风波”,并由此拉开了证监会一轮新的排查和监管。

  不过,在多数基金子公司业务被迫陷入停滞的同时,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却成为了最大受益者。

  银行系基金再迎春天

  如果说短期理财货币基金带来了银行系基金公司公募业务发展的第一个春天,那么,子公司专户等非公募业务将带来更加澎湃的第二个春天。

  “银行系基金子公司主要是依靠银行的股东背景,将银行的表内业务转为表外,规避资本金的要求,譬如向外贷款,但按照要求的贷款额已经满了,于是通过子公司再放一些出去,其实就是放贷款给一些通道费,即便是做了几千亿元也没什么了不起。”上海某基金子公司总经理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正如其所言,银行系统中拥有大批准备发行信托类产品的项目,同时也有大批票据业务需要通过类信托发行理财产品来转移到表外,银行系基金公司在此类业务中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和银行系基金公司相比,其他基金公司除非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否则很难打开局面。基金子公司在今年一季度之后的规模激增,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部分基金公司挖到了票据业务这个“金矿”。所谓银基合作票据业务,即是银行委托基金子公司成立专项资产计划,并购买该银行的票据资产。目前子公司的票据业务主要来源于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也正因为如此,部分银行系子公司票据业务迅速膨胀。

  根据北京商报记者整理到的信息,目前招商基金、民生加银等多家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存量规模超千亿元。有坊间消息称,招商基金子公司规模发生量已达6000多亿元,民生加银子公司也超过了3000亿元。而几家大行背景的子公司的专户业务也有不少超过了千亿元。

  毫无疑问,子公司规模第一梯队基本被银行系占领。有消息称,甚至有银行系基金大佬提出公募和子公司业务并重,以实现“5年1万亿元”的目标。

  不仅仅是票据,部分中小银行也开始通过旗下基金子公司开展变相拉存款。6月底,某中小银行发售一款30天理财产品,其预期收益率最高可达9.9%,值得注意的是,这款产品与其他的理财产品不同,实际上是该银行旗下基金子公司委托银行渠道销售的产品,主要的投向为同业存款。

  即使有大股东“靠山”,但迅速膨胀的业务,对基金子公司的风控能力无疑是个重大考验。据了解,目前子公司在项目风险控制上,多数只设立了投资决策委员会,极个别的以主动管理为主的子公司,才会再专设风控委员会。不过,银行系基金子公司似乎并不担心,业内人士指出,由于部分通道业务事前的公司审查之类已由银行来完成,再加上这些业务银行会兜底,因此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很难出现无法兑付的情况。

  或许,对于银行系基金子公司而言,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愁“没有饭吃”。但对于没有银行背景的“草根”基金子公司而言,如何在主动管理业务上打开一扇窗、如何寻求更多更新的业务类型以及积极探索符合各家子公司特色的业务模式,才是他们当下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编辑:贾亦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