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短期调整难挡反弹趋势 A股仍有望创出反弹新高

2014年10月17日 07:4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近期以来,虽然市场做多人气仍较旺盛,成交量维持高位,但是上证指数却难以创新高,反而出现了调整。我们认为,这很可能意味着在多重利空因素的作用下,市场短期陷入调整周期,但鉴于目前支撑市场反弹的基础仍在,市场调整之后仍有望继续走强。

    上证指数在上涨300多点后,继续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以下利空因素的出现更会加速市场的调整。

    第一,由于全球经济下滑的风险加大,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下调了2014-2015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前值3.4%下调至3 .3%,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前值4.0%下调至3.8%。这也使得近期全球市场风险偏好降低,近期全球主要股市都陷入调整,如美国道琼斯指数近期累计下跌达到7%,部分资本也开始从新兴市场中套现,如近期在港上市的R Q FIIA股ET F连续第三周出现资金净流出态势,这都加大了A股的调整压力。

    第二,经济下滑对于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风险已现。如三季度以来,随着刺激政策的减弱,二季度以来的经济反弹未能延续,7、8月经济数据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考虑到去年同期较高的增长基数,G D P同比增速相对于二季度下滑将是大概率事件,这也给上市公司业绩带来较大压力,近期正在披露的不少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都低于预期,这也加大了市场的调整风险。

    第三,近期进入A股市场的资金有所减少,如相比较9月底银证转账金额达到3、4千亿的水平,10月以来只有1-2千亿,而近期A股市场对于资金的需求却在增大,如近日证监会公布有11家公司获得IPO批文,根据前四批申购资金冻结情况来看,冻结的申购资金数额都在5000亿以上,这也会对于资金面构成较大的压力。

    尽管近期多方面的压力加大A股市场调整压力,我们也认为,A股很可能迎来本轮反弹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上证指数很可能下探2300点左右的平台。但是基于以下因素,市场反弹趋势仍将延续。

    第一,9月以来政府加大了稳增长的力度。如9月末,央行出台了较为宽松的房地产信贷政策,该政策对于房地产信贷涉及的多方利益主体,包括地方政府、居民、房企、银行都给予了较大力度的支持。这些稳增长措施也得到了货币政策的配合,如9月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微调力度也有所加大,9月中旬,央行向五大行实施5000亿SLF操作,紧接着央行又连续两次下调正回购利率。市场流动性的好转也刺激了9月的货币增速回升以及信贷的增加,如M 2增速从8月的12.8%回升至12.9%,新增人民币贷款8572亿元,也高于预期的7500亿元。

    第二,虽然三季度经济增速下滑,但目前经济失速的风险较小。如9月以来,7、8两月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已经结束,多方面的经济数据都表明经济短期已企稳:受到大部分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需求复苏的支撑,9月外需有所好转,出口同比增速15.3%,较8月的9.4%和7月的14.5%有所提高;9月进口增速在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后转为正增长7%,创下今年2月以来最高,特别是主要投资品: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口表现尤其强劲,这也很可能表明内需短期企稳;9月以来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速及价格也有所改观,如9月发电量增速已由负转正,10月以来除了原油和钢铁价格仍延续跌势外,主要工业品,包括水泥、玻璃等都止跌反弹,这也意味着企业生产形势并没有恶化。

    而从四季度来看,经济继续企稳的概率较大。如9月以来,政策稳增长的效应也将逐渐在四季度得到体现;受益于三季度各地限购政策以及房贷政策的放松,10月以来全国主要城市房地产成交环比都出现了显著上升,可以预计随着银行房贷放松政策的落实,今年四季度房地产销量企稳回升的可能性较大,从而有利于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回稳。

    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近3个月以来市场赚钱的效应不会短期消失,市场调整后还会吸引前期踏空的资金纷纷入场,从而增强A股市场上升的动力,因此这次调整后A股仍有望创出反弹新高。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